新时代如何铸就文艺高峰? 第二届“光影中国”荣誉盛典举办
“聚焦文代会——新时代如何铸就文艺高峰”分论坛。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
|
人民网北京12月23日电 (记者刘颖颖)12月20日,由人民网、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光影中国”荣誉盛典在北京人民日报社举行,现场揭晓十项荣誉。
“光影中国”电影论坛随盛典同步举办。在第一场分论坛上,5位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参会代表——著名导演陈凯歌,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著名导演李少红,著名表演艺术家刘劲,第26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演员颜丙燕,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丁亚平围绕“聚焦文代会——新时代如何铸就文艺高峰”这一主题,结合自身创作经历各抒己见,对未来文艺事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坚守人民立场 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我特别希望我们这些做电影的人,都能够深入理解提高艺术质量的重要性。”著名导演陈凯歌表示,“电影工作者要追求剧本的质量、影像的质量、构思的质量、思想的营养和技术的水平,使得电影既能够反映时代变化又具有改变人的强大精神力量,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水准,又能够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在思想、艺术、工业诸多方面能够再上一个新台阶,完成我国电影事业、电影工业由大到强的历史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5点希望,李少红对此感触颇深,她表示,“这5点希望就是我们未来奋斗的方向。在做人做事方面,‘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这都是实实在在的要求,对我们的生活以及创作过程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以前是讲中国故事,现在是知道中国故事里的形象是什么样,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创作是很有帮助的。”刘劲认为,文艺工作者要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能力,拍摄出更多老百姓喜欢的接地气的影片,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颜丙燕表示,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人民。“作为一名演员,我只是一个最基层的劳动者。我们的影视作品是拍给人民看的,人民首先要喜欢,人民喜欢了,我们的作品才能够对他们起到引领作用,从内心到思想到感受上有所启发,这才是我们文艺工作者做这份工作的意义。”
在丁亚平看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是文艺之母”,是对当代文艺实践的理论总结,是新时代人民文艺观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必将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饱含更加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和创作情怀,进行不懈的探索和追求。”
打造精品力作 铸就文艺高峰
谈到电影《长津湖》叫好又叫座的现象,陈凯歌颇为感慨,“如今,我们已经走进了新时代,没有时代潜移默化的感召,观众就不会投入如此丰沛的情感去观看这样一部电影。就如同在海报上面写的,‘今天如你所愿’,把英勇奋战牺牲在异国土地上的烈士和今天亿万人民联系起来,我觉得这是电影能够成功的最基本的原因。”
多年来,李少红一直关注青年导演的培养与成长,她提到,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发起的“青葱计划”,通过选拔出优秀导演人才的苗子,经过数个月的培训,帮助他们把第一部处女作长篇拍成院线影片,鼓励他们积极创作。“中国电影未来发展需要有人才,我们希望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中国电影注入新活力。”
“我从1995年开始,一直饰演周恩来总理的形象,到现在已经26年了。”刘劲表示,自己能够坚守下来,是源于对表演的热爱,以及对这个角色的责任与担当。“有了好作品,没有观众认可的演员也不行。我希望年轻一代的演员要好好一步一步地走过来,而不是说化个妆、穿上衣服,漂漂亮亮的就可以了。拍电影,需要演员认真地感悟和敬畏,只有这样,我们中国电影高峰才会到来。”
从艺以来,颜丙燕塑造过多个不同类型的角色,她认为,演员应该对自己做“减法”。“我希望自己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干净、越来越没有特点、没有个性。每一次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就是那个人,就是那个角色。对于剧本,我觉得一定得看的时候是汗毛孔打开的、头发能竖起来,能够在心里演她,才会去接。这也是我作为一个演员,对工作的初心与热爱。”
丁亚平认为,近年来,多部主旋律影视作品能够获得观众喜爱,首先就是因为文化自信。“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不可能有这么多、这么集中涌现的爆款的主旋律影视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和我们国家的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都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