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红色文化“正青春”
近日,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里,一场“逐梦出发”的专场讲解,为即将步入大学的学生们展开。北大学子邓中夏、清华学子施滉、留德博士许包野……这些为革命流血牺牲的青年学子的故事让前来参观的“准大学生”们深受震撼。
已经被保送至北京大学的徐瑾铭说:“这是上大学前的生动一课。我们该做怎样的青年?故事中的他们给了我答案。我会向校友邓中夏等学习,学好本领,与新时代同向而行。”
南京雨花台是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的牺牲之地,在这里牺牲的烈士,留下姓名的有1519名,其中大多数是青年人。“如何利用好红色资源,教育新一代青少年深刻感悟雨花英烈精神、从历史中汲取更多正能量,让革命‘新青年’启迪当代年轻人是一种尝试。”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长赵永艳说。
近年来,南京加强对红色遗迹、革命文物、英烈事迹等研究阐释,为传承红色基因血脉打下坚实基础。一方面,依托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实境课堂,做好沉浸式、立体式、数字化展陈和宣传教育,让革命遗址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另一方面,常态化开展红色场馆志愿者宣讲、红色资源点寻访阅读等活动,策划推出红色李巷、高淳西舍、桂子山烈士陵园等多条红色旅游线路,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打卡红色地标,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如今,红色遗迹正在活化并融入南京百姓日常生活。“七一”前夕,南京上线了首张红色文化资源电子地图,全面展示了百余个红色文化资源点。
打开“百度地图”手机App,输入“南京”,出现“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地图”;在该地图“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全览”列表中,随机选择“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地图上显示地址为“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北苑内)”,同时巍峨的纪念碑也以图片的形式显示出来。“不仅有坐标定位,还有实景照片,点击‘时光机’模块还能一键穿越,看到历史场景,感受红色文化资源的演变轨迹,方便市民线上线下参观打卡。”南京市民周连勇说。
红色文化在南京不仅“活起来”,并且“正青春”。7月1日,《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正式实施,全方位地为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作出系统性的制度安排:确定“红色管家”,建立联合保护机制;摸清“红色家底”,明确调查认定程序;遵循“保护为先”,构建系统保护体系等。其中,条例明确要求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内容,赓续红色基因。此外,南京市党史部门还联合教育部门共同编撰出版了《烙印——南京红色文化故事(青少版)》,并面向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发放了15000册。
“为了保证和促进条例实施,市人大常委会将综合运用定期审查、专项视察、专题审议等监督手段,特别是要检验重点条款的落实情况。”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主任陈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