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文创  青岛  2022  建筑  2023  /峰会/  文化产业  /佟涛/

《刺杀小说家》:电影仍会万众瞩目,而小说家依旧孤独

对2021年的春节档而言,《刺杀小说家》似乎是一个另类——既不是《唐人街探案3》那种自带粉丝基础的大IP,也不是《你好,李焕英》这种适合全家组团观看的情感片。但这部电影的票房仍在三天内突破了3亿,是因为叙事有趣,节奏紧凑,特效华丽。一部合格贺岁片的特质,大抵如此。

《刺杀小说家》的双线叙事,分别来自于现实和幻想。现实中的中年男子关宁,辞了工作,离了婚,辗转奔波六年,寻找丢失的女儿“小橘子”;而幻想世界,即小说家路空文的连载之作《弑神》则是完全的架空背景:少年空文独身一人,前往皇都寻找“赤发鬼”报杀父之仇。

一实一虚,两个世界的交集点,则汇聚于“刺杀小说家”这项匪夷所思的任务之中。商业大佬李沐雇佣关宁去干掉路空文,只因《弑神》中发生在“赤发鬼”身上的事情,会在李沐身上一一应验。为避免即将到来的死亡结局,李沐要求关宁三天内杀掉路空文,从源头上阻止小说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电影最值得称道之处,是贯穿全片的特效场面,不仅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日渐挑剔的观众们的胃口,同时也意味着工业标准的进一步提升和突破。最令人心驰神荡的一幕,当数烛龙坊的狂欢之夜。瑰丽的花车迤逦而行,妖艳的巫女翩翩起舞,巨大的神像升腾起未知的惊怖,民众犹如着魔一般,沉浸在铺天盖地的超现实迷狂中,集体无意识地茫然前行……

这种极尽妖异绚烂的梦境般场域,不免令人联想到《攻壳机动队:无罪》中的游行盛典,但空文所目睹的这一幕,却指向一个东方式的圣巴托洛缪大屠杀之夜。暗黑苍穹下烛龙飞舞,而狂欢的尽头是杀戮——全片第一个视觉高潮,以烟火之姿轰然迸发。路阳的电影美学,也在这种特效之中挥洒得淋漓尽致。

当叙事回到现实世界,小说家路空文的“啃老”宅男日常,以及冷冷清清的口述直播,则与他笔下的奇幻皇都形成鲜明反差。但这个“现实”也已触及了“奇幻”的边界——主角关宁的飞石特技,不啻于武侠小说中的奇门功夫;而几个身具特异功能的反派人物,则更像是通关游戏中的小BOSS,不断地给玩家制造难度。至于幕后黑手李沐,在代表商业大资本的同时,又洋溢着一种邪教教主的神秘气息……

影片结构与塔西姆·辛的《坠入》有些类似,现实和幻想之间的关系,更接近镜像对照,而非《盗梦空间》那样的俄罗斯套娃结构。关宁作为联结虚实空间的唯一纽带,不但接替受伤的路空文续写《弑神》,更亲身参与到这场文字AI游戏的战斗中。最终决战糅入的各种网络梗、二次元亚文化元素,在制造笑料的同时,似乎意在打破次元壁。但双重叙事之下的剧情泾渭分明,两个世界的故事也分别给出了明确的结局:少年空文弑神,主角父女重逢,“小说能改变现实吗? ”答案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大团圆。

电影《刺杀小说家》在剧情和制作上都表达了足够的诚意,对普通影迷应当算是很友好的。但对原著小说读者而言,则是一次比较失败的影像化体验。双雪涛在访谈中表示:“电影跟文学本来是兄弟的,两个兄弟住得越来越远,互相听不到对方声音,难道不危险吗? ”但事实上,当纯文学遇见商业电影,更可能产生另一种危险——当大众化的视觉快感淹没了私密性的阅读体验,会不会让文学书写在日益小众化的困境中,悬置于一种“过于喧嚣的孤独”?

双雪涛提到:“我们需要一些高质量的剧情片,来跟文学对接。一方面我们要做中国工业的电影,比如像《刺杀小说家》,甚至《流浪地球2》。还有一种是艺术片,比如国外的影展艺术片。但在中间有很大一个区域,那个区域我们怎么把它养起来?”而关宁的饰演者雷佳音也对这个“中间区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种电影,我们即便拍出来放到影院,观众会看吗?这又是一个供需关系的问题。 ”

《刺杀小说家》的改编,则与“中间区域”无涉,彻头彻尾的商业化。故事发生地由东北被转移到了重庆,虽说这座山城自带赛博朋克的奇幻风格,但原著对村上春树致敬的部分,也在过于具象化的人物和背景设定中完全消解。唯有“台球”的细节,或许还能让原著读者想起双雪涛笔下的东北老城。

电影一开始就为关宁确立了“寻找失踪女儿”的目标,这跟原著中那个心灰意冷,“非常想去北极看熊”的颓废游民,是截然不同的人设。但考虑到商业电影的受众,一个悲情的父亲,总比一个无聊的 “杀手”更能激起观众的共情。至于杨幂的角色,一个女打手从黑到白的转变实在过于套路化,远不如原作中白手套律师显现出的奇特魅力。

当然,电影保留了小说家的独白,也呈现了写作者的孤独,但“写小说”这种神启般的创作冲动,以及推石上山的西西弗精神,却无法用蒙太奇来还原,最终只能沦为一个搬砖砌花坛的可有可无的场景。双雪涛所指涉的,作为 “沉默的大多数”的写作者,也就被缩减为概念化的人设——路空文是电影中的小说家,却再也不是小说中的小说家了。

至此,原著与电影之间的距离,再也不是一片叶笛的声音就能穿过的浓雾。

在未来的世代,电影仍会万众瞩目,而小说家依旧孤独。一如王小波在《万寿寺》中的最后一句话:“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

作者简介:

桂鱼,诗人,青岛市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委员,青岛文学馆放映室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