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看肥城民族村“四变”
“我们村里现在都搬上了楼房。”
“现在我们家的收入比以前涨了好几倍。”
“姐妹们天天都去广场上跳舞,可带劲了!”
……
近日,走进肥城市的民族村,热情的乡亲们纷纷晒出自己家的新变化。好日子究竟什么样?乡亲们想着,好日子就是吃得饱,穿得暖,出门路好走,住上好房子。如今,好日子真得盼来了!
“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肥城市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强领导配队伍,促发展惠民生,举旗帜聚人心,抓监管重服务,全力打造民族村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脱贫攻坚“聚力”,为全面小康“凝心”,少数民族群众期盼的好日子就这样变成了现实。乡亲们说,老百姓的小康,都在幸福的小日子里,不信你来看。
看环境 感受宜居乡村
院内花红柳绿,院外瓜果飘香,道路纵横交错,小院整齐划一……走进边院镇凤凰村,脚下踩得是平坦宽阔的水泥路,眼前看得是干净整洁的农家院,鼻子嗅得是沁人心脾的花果香。
肥城市共有少数民族过百人村19个,近三年,肥城市委统战部先后争取各级各类扶持资金300余万元,实施项目27个,道路硬化率达到98%,安装路灯500余盏,铺设输水管道76公里,饮水问题进一步解决,改厕、改灶率达到98%,有线电视广播覆盖率100%,解决了村内基础设施老旧的难题。
此外,还专门申请少数民族扶持资金项目用于村居环境整治,群众也自发在门口种植了石榴树、桃树、核桃树等果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5辆少数民族学校的校车村村通达,医疗卫生室功能齐全,民生事业不断发展,为建设美丽宜居民族村打好了基础,实现了村通、路通、水通、人心通。
倡新风 品味文化滋养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欢快的旋律、爽朗的笑声从边院镇后黄村文体广场上传来。手拿大彩扇、身着舞蹈服的文艺队姐姐们载歌载舞,正在为全市第20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文艺演出进行彩排。
目前,全市19个少数民族过百人村全部建有文体广场,总投资超过600万,高标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配套安装健身器材实现100%全覆盖,有的村还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书吧、棋牌室、妇女儿童之家等功能室里人来人往。
在少数民族扶持资金的帮助下,安驾庄镇升家庄村正在全力打造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引领下,在平均每年10余场次法律法规、文明宣讲等活动的滋润下,在每逢重要节日送戏下乡等文体活动的带动下,新时代文明的新风如春风化雨般浇灌着民族团结之花,形成了民族团结、邻里和睦、家庭和美、健康文明的民族村新风尚。
寻美食 绽放舌尖味蕾
寒冬已至,走在边院镇的大街小巷,焦香的羊肉味弥漫在街头巷尾。这里居住着9100名回族群众,有“全羊宴”“牛头宴”两套清真特色餐饮。羊肉串焦香四溢滋滋作响,清炖羊排醇香不腻入口温和,白水牛蹄劲道软糯脆爽弹牙,戴上手套拆一只羊头,清香鲜嫩堪称一绝。再配上后黄村薄如蛋壳、干脆香甜的鼓腔烧饼,安驾庄镇细如发丝的姜丝牛耳,王庄镇质鲜香嫩的演马牛肉,民族村里的特色美食足以让人大快朵颐、燃爆味蕾。饭后还有樱桃酸甜爽口,蓝莓汁开胃解腻,嘉宝果清香多汁。
在边院镇大王村、宋庄村、兴隆村这些民族村里,近年来先后发展樱桃、核桃、蓝莓等干鲜果3500多亩,有机蔬菜1500多亩。大王村党组织书记聂升峰说:“我们村的樱桃在2017年就成功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每年产值在2000多万元,村里的老百姓人均收入仅靠樱桃这一项就超过2万多元,现在还建起了樱桃市场,日子越来越红火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富裕了少数民族群众的腰包。
说致富 阔步小康大道
说到富裕,少数民族群众就更有话说了。安驾庄镇陈家埠村是省级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15人。近年来通过实施少数民族帮扶项目,成立合作社,开展光伏发电、蔬菜基地等工程,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到了17.8万元,脱贫攻坚取得突破进展。
陈家埠村这样的蝶变增收致富村在肥城市的少数民族村里并不是个例。肥城市通过培植“当家”产业,发展“拳头”项目,成立股份合作社,规划了边院镇宋庄村千亩核桃园、前黄村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大王村樱桃蓝莓产业园示范基地和绿化苗圃种植基地,推动安驾庄镇升庄村、陈埠村光伏项目落地,形成了多元经营产业结构,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同时,民族村的“三资”清理也开展了集中行动,直接增加村集体收入116.395万元。边院镇北仇村党组织书记刘文清说:“我们村通过三资清理盘活了存量,成立了合作社,还建立了劳务专业队,2019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了112.6万元,民声愤愤的北仇变成了让人连连称赞的北仇”。(□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涛 实习生 张天成 通讯员 魏君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