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文创  青岛  建筑  /峰会/  文化产业  2022  2023  /佟涛/

从“热映”到“热游”,青岛做强“戏引力”

推动影视IP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实现从“影视取景地”到“文旅目的地”的跨越,让游客“乐游”“乐留”并主动为城市“引客”——

从“热映”到“热游”,青岛做强“戏引力”

位于东方影都附近的一家咖啡馆近期吸引了众多访客。在这里,人们既能品尝“怪谈”系列特色饮品与小吃,还能观赏魔幻主题的收藏设计精品,甚至有机会与电影里的“老朋友”不期而遇……

从“热映”到“热游”,青岛做强“戏引力”

东方影都附近的一家咖啡馆内,陈列着许多电影里的“老朋友”。王雷 摄

这是“戏引力”转化为新场景的一个缩影。

如今,“一部影视剧带火一座城”已成常态,《繁花》让上海黄河路热度攀升,《我的阿勒泰》助推新疆旅游爆发式增长,《锦绣芳华》为古都洛阳注入旅游消费新活力……越来越多的游客正用脚步为心仪的影视作品“投票”。

回望青岛,这座“电影之都”同样不满足于只做影视剧的背景板,而是尝试延伸取景地的价值链条,推动影视IP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力求实现从“影视取景地”到“文旅目的地”的跨越。

众所周知,“影视+文旅”潜力巨大。但在二者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影视的“扩音器”作用,在引流的同时推动城市旅游开辟新空间,从而增强“影旅联动”的持久力?又如何以影视文化为媒介放大“长尾效应”,让游客“乐游”“乐留”并主动为城市“引客”,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待解之题种种,而答案的核心在于:让青岛因“戏”被看见,因“沉浸”被热爱。

“乐游”——

旅途愉悦源于取景地“情感链接”

青岛文旅版图上,“跟着电影去旅游”主题线路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拼图”。它串联起多条特色路线:“光影山海·诗意画卷”“时光胶片·老城漫游”“未来镜像·科幻奇妙”……

每一条路线上的“点”都是曾定格影视剧情的取景地,更是游客们在社交平台上争相“晒出”的打卡热地。

暑假期间,这些取景地成了观光客的“心头好”,涌动的人潮印证着“流量密码藏在镜头里”的判断。

为何影视取景地总能“圈粉”无数?“从屏幕前的‘观影’到沉浸式的‘入戏’,这种体验太奇妙了。”老城区金口三路与鱼山路交会处的璇景祥蔬菜水果店在《当我飞奔向你》中出镜之后走红,一位在此排队拍照的重庆游客道出前来打卡的缘由。店主坦言,影视作品为小店镀上了一层“故事滤镜”,既赋予了其独特的情绪价值,也带来了意外的传播力——旅游旺季时,每天都有不少人专程前来。

这种传播力首先在社交平台上掀起热潮:因影视剧走红的青岛美景频频登上热搜,网友晒出的打卡经历层层扩散,形成“传播涟漪”,“跟着影视剧打卡青岛”“跟着电影游青岛”等话题阅读量纷纷破亿。

“网友镜头里,栈桥的海鸥、大学路的红墙、小麦岛的落日都带着剧情附加的独特滤镜。”一位游客感慨,光影流转间,青岛的城市形象不再是单纯的文字介绍,而是化作观众心中“非去看看不可”的冲动。

从“热映”到“热游”,青岛做强“戏引力”

太平山是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的取景地。王雷 摄

走访中不难发现,青岛各大景区正悄然焕新:太平山索道标注出《送你一朵小红花》同款拍摄点,即墨古城凭借《你行!你上!》电影票根可享优惠,奥帆中心设下《超越》取景地打卡墙,《你比星光美丽》取景地红树林度假世界吸引情侣前来甜蜜打卡,崂山风景区也推出影视主题体验活动……这些景区的流量攀升,背后都少不了影视作品的推波助澜。

从“热映”到“热游”,青岛做强“戏引力”

一对新人打卡《你比星光美丽》取景地红树林度假世界。韩星 摄

景区之外,一些原本小众的街道、小区也因影视作品意外成为“网红地”。曾在《抓娃娃》《当我飞奔向你》等多部影视作品出镜的金口三路“大猫”楼梯便是如此,暑期旺季时,每天都有年轻人举着手机前来合影,周边小店的生意也愈发兴旺。

“微观来看,影视作品与城市的人与事形成‘情感链接’,让游客瞬间打破陌生感,与城市变得亲近;宏观而言,影视产业繁荣带动拍摄地文旅发展,印证了影视作品与城市文化共生共荣的内在逻辑。”从事自由行多年的一位从业者认为,当影视场景与街巷烟火交融,便催生出超越传统宣传的新范式,这或许可称之为“戏引力”。

这种“戏引力”并非偶然。马蜂窝旅行网与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全球旅游目的地分析报告》显示,综艺、影视剧、动画取景地是影响中国游客出行的第二大动机,24.5%的游客表示,会因某部作品,对从未关注过的目的地动心。

“乐留”——

将“同款实景”转化为文旅资产

今年6月,青岛东方影都与《蛟龙行动》制片方博纳影业联手打造的实景片场暨国防主题文旅研学基地在西海岸新区正式启用。

从“热映”到“热游”,青岛做强“戏引力”

《蛟龙行动》实景片场成为国防主题文旅研学基地。王雷 摄

这里将国防教育内核、影视工业场景与研学功能深度融合,依托《蛟龙行动》构建起兼具科技感与教育性的多元业态,推动从“影视生产端”到“文旅消费端”的价值延伸,让短期观剧热潮沉淀为可长期运营的文旅资产。

当旅游从“观光式”向“体验式”升级,“场景即舞台、玩家即主角”已是行业共识。如何让游客从“看剧人”变身“剧中人”,通过文化叙事与商业场景的耦合创造新价值,正是文旅业突破传统逻辑的关键所在。

《锦绣芳华》热播时,洛阳在取景地同步推出“一梦游芳华”活动:应天门投影剧中名场面、龙门古街设投壶互动游戏、牡丹博物馆布展台词路引……一系列举措不仅带动汉服订单量激增,游客到汉服场馆复刻剧中唐妆,“牡丹酥”等小吃热销,更直观展现了屏幕热度向线下消费的成功转化。

青岛亦在这条路径上积极探索。《聊斋:兰若寺》上映后,崂山风景区推出实景沉浸戏剧《崂山道士之穿墙术》,同步开辟专属游览路线和票根优惠,让游客在故事发源地开启一场“聊斋”寻踪之旅。活动策划方普遍认为,“影视+旅游”正推动文化产业与服务业深度交融,当影视内容从屏幕“落地”现实,既能为城市赋予独特文化附加值,也能让游客心甘情愿“留下来”多驻足片刻。

一时热闹易,长久红火难。如何实现从“初见惊艳”到“久处不厌”的跨越?有旅行社负责人指出:“只有让影视内容与城市文化深度契合,借IP完善配套、打造创意活动,才能增强‘影旅联动’的持久力。”

如今,文旅竞争已从“资源比拼”转向“情绪争夺”。将影视流量导向线下,既需要“同款实景”精准再现剧中画面,更要让游客产生“同款共振”——这种具象化的感知正是游览向消费转化的关键按钮。

热播剧《繁花》的流量转化颇具借鉴意义。当然,上海之所以能稳稳接住“繁花热”,源于多年对文旅产业的深耕与创新,提前做好供给端铺垫,让机遇真正留给“有准备的人”。

“年轻人喜欢新鲜与个性,偏爱用有趣、交互的方式感受城市文化。”一位文旅研究者分析,这也是众多城市借影视剧、综艺引流的核心逻辑。

青岛的历史街区在建立“情感链接”方面持续发力,拓展拍摄场景储备,引入相关业态,打造“影视拍摄+文化休闲”复合空间。比如,无棣路历史街区以“波螺油子”为IP打造的艺术谷、十二阶,正是贴合年轻群体的文旅新场景。

“像在影视剧里漫步,有闲有院有烟火气。”一位被商铺里的海螺作品吸引的大学生生动诠释了这种体验的独特吸引力。

“既为影视创作提供专业取景地,也通过潮流商业培育文化消费新场景,让游客从‘乐游’迈向‘乐留’,岂不两全其美?”一位网友的留言道出了人们的共同感触。

“引客”——

探寻“头回客”变“回头客”之道

光影之外皆商机。影视剧热播带动当地旅游发展已是共识,但流量的时效性也往往考验着决策者、管理者和参与者的智慧:如何平衡“冷热温差”,让“头回客”成为“回头客”,是业界需理性应对的课题。

“从线上观影到线下观景,从‘乐游’到‘乐留’,本质是流量现象向流量经济的‘转译’。”关注取景地现象的业内人士指出,流量虽重要,但持续打造年轻人青睐的优质产品、场景化体验与强交互内容更为关键。

当前,多数影视取景地的文旅热仍停留在“景点集邮”模式。“影视剧通过故事场景激发观众的代入感,能带来‘头回客’,但这种模式难以持久。”一位文旅行业研究者分析,“要么随热潮退去被冷落,造成投入浪费;要么因供给不足遭流量反噬。从‘头回客’到‘回头客’,必须靠实质性创新内容兜底。”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指出,影视作品引来流量后,需有充足的产品和服务配套承接消费需求,围绕核心吸引物形成多样化、主题性消费场景。“硬支撑”与“软实力”并重,秉持文旅品牌打造的长期主义,方能激活“长尾效应”。

目前,影视与文旅的“互动”主要有三类:一是爆款剧引流,激发旅游红利;二是好剧好景相得益彰,实现“1+1>2”;三是以剧造景,打造文旅新地标。其中,第三种打破“景点集邮”模式而备受认可。如《长安十二时辰》热播后,西安由原班美术团队打造同名主题街区,成为持续热门的旅游地标。

近年来,沉浸式古镇剧本游受年轻游客追捧。这种模式将街巷转化为叙事场域,通过“物理空间活化+虚实技术赋能”,让游客从看客变参与者:既通过情境融入形成情感闭环,又借助“多线剧情+社交沉淀”机制,构建“体验—分享—复购”的消费闭环。

“这类项目需高手操盘与多方协作。”曾参与此类项目的一位策展人坦言,“需要跨界融合城市建筑与街区资源,实现资源集聚与城市承载能力提升。”

这位策展人同时指出,“影视+文旅”应形成循环:借影视引流,推动取景地从场景升级为文旅目的地,再反哺影视创作,形成完整产业链。这一过程需文旅供需动态平衡升级,实现从1.0(借势取景)、2.0(主题活动)到3.0(文化为核、产业协同、科技赋能)的质变。

青岛正全力推进3.0阶段建设,将影视IP延伸至文旅场景:三江里的里院民宿推出综艺《快乐再出发》同款客房,吸引游客打卡;东方影都文创店的《蛟龙行动》主题雪糕、《封神》纪念票根成热门商品;八大关手作店将城市地标与影视台词融入文创,让纪念品承载情感与记忆。

“目前,青岛的一些取景地没被充分开发利用,影视拍摄基地和园区的旅游产品也相对单一。”青岛市社会科学院文史所副研究员吕绍勋建议,应加强顶层设计,成立协调机制统筹资源;挖掘内容与互动体验,结合历史文化推出深度游线路,让游客不仅能“看”,更能“感”;强化VR等数字技术应用,实现“影视赋能文旅,科技激活体验”。

从八大关的落叶到东方影都的霓虹,青岛正以光影为笔,书写“留客”新篇。当影视镜头成为文旅“扩音器”,游客脚步踩出产业新节奏,这座城市正在证明:好风景能入镜,好故事能留客,光影交织处,总有新惊喜在等待。(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硕)

青岛这里有“戏”

●璇景祥蔬菜水果店:《当我飞奔向你》取景地

●太平山索道:《送你一朵小红花》同款拍摄点

●即墨古城:凭《你行!你上!》电影票根可享优惠

●奥帆中心:《超越》取景地打卡墙

●红树林度假世界:《你比星光美丽》取景地

●金口三路“大猫”楼梯:《抓娃娃》《当我飞奔向你》等取景地

●《蛟龙行动》实景片场:《蛟龙行动》取景地、国防主题文旅研学基地

●崂山风景区:《聊斋:兰若寺》故事发源地,推出实景沉浸戏剧《崂山道士之穿墙术》,开辟专属游览路线和票根优惠

●三江里里院民宿:综艺《快乐再出发》同款客房

●东方影都文创店:《蛟龙行动》主题雪糕、《封神》纪念票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