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民宿解锁“振兴密码” 解码青岛特色农文旅一体化发展之路
早报10月28日讯 “煮茶、读书、晒晒太阳、烤地瓜、烤栗子……这里设施齐全,装修也很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家人驱车前往乡村民宿玩上两天,成了市民姜芸“周末清单”中频率最高的事。
记者注意到,节假日期间,越来越多的“城市客”正向着乡村蜂拥而至,越来越多的店铺也在乡土扎根。如今,乡村民宿正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业态,是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10月24日、25日,记者参加青岛农品主流媒体调研行活动,探索青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蝶变升级的密码。
昔日小山村 建起特色民宿
沿东石路来到胶州市艾山风景名胜区东石景区山脚下,洋河镇曹家庄村便坐落于此,四周山岭环绕,河塘依偎村旁,整座村庄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10月24日上午9点,阳光漫洒,记者漫步于胶州市洋河镇曹家庄村,漂亮的玻璃书屋、超现代风格的特色民宿、座座古砖民宿小屋,街道干净整洁;走进屋内,或是风格现代化的装修,抑或是大花被、电炕、木质饭桌的乡土装修布置,可谓饶有趣味。
“曹家庄村位于洋河镇西南部,面积约760亩,耕地面积约380亩,以山岭地为主。近年来通过艾山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建设,曹家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胶州市洋河镇人大主席张正明自豪感溢于言表。
记者了解到,曹家庄村利用北邻艾山风景区的优势,布局建设文创吧、书咖、庭院民宿等10余个文旅项目,可观、可玩、可游,通过联农带农机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大山深处 藏匿世外桃源
置身于青岛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坐上乡间巡游小火车,穿梭在山野村落之间,感受原山原水原生态的田园画卷;在老石头小酒馆,老式摆设与飘散的酒香交织,可以慢慢酌酒品茶;手工豆腐坊里,体验石磨豆腐的制作流程……位于杨家山里的“田园会客厅”掩映在一片花海之中。外地务工回乡的杨美娟正娴熟地为游客制作一杯拿铁咖啡。“我们这里一年比一年好,发展机会也越来越多,回乡不比在城市差。”杨美娟美滋滋地向记者介绍。
近年来,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一体化打造“杨家山里·原山原水”品牌,通过“山里樱桃”乡味、“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旅游”乡游、“山里课研”乡学等十大优势产业品牌,形成“春观樱山、夏游花海、秋尝百果、冬享雪趣”的旅游路线,带领百姓增收致富。据介绍,今年国庆假期,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累计接待游客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000万元。
“黄泥巷这个小村子自然淳朴,宛若大山深处藏匿的一处世外桃源,踏青、消夏、赏秋、窝冬,四季都适合来。”来自市南区的市民姜芸表示,平常工作压力大、节奏快,周末带着孩子家人来游玩,真让人乐不思蜀。
百年老村 重塑成“网红”
10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崂山区沙子口街道的东麦窑村,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是进入崂山风景区的必经之路。
记者一间间探访了东麦窑村的民宿群,斑驳的石墙、裸露的木房梁,尽显百年古村的悠悠余韵。近年来,东麦窑村通过引进青岛啤酒时尚文旅团队,打造了“仙居崂山”“瑜上山间”民宿品牌,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崂山旅居体验。百年老村重塑成“网红”,得益于民宿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
行至西麦窑村,一股现代时尚的气息扑面而来。近年来,西麦窑村通过“美丽庭院+特色民宿”的模式,将一个依山傍海的小山村打造成了崂山风景区特色乡村,迎接着往来不断的客人。目前,西麦窑村有品牌民宿近120家,年均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民宿经营收入近4000万元,间接带动村民房租、农家宴、特色产品销售等收入5000余万元。沙子口山海仙居旅游民宿集聚区入选了山东省第二批旅游民宿集聚区。
/ 记者手记 /
大都市“网红村”炼成记
一向以现代活力大都市示人的青岛,缘何“网红村”资源丰富?探究背后的原因,或许还得依靠下面这组数据——
青岛是典型的“大都市带大农村”,所辖10个区市有7个是涉农区市,134个镇街中有81个是涉农镇街。全市陆域面积中的农业农村面积占到80%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占户籍人口的58%,农产品出口额连续9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培育农产品品牌2.2万余个,“青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已经连续5年入围全国十强……
如今,青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走在全省前列,6个省级、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带动建设36个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全面起势,正在成为青岛乡村振兴的“示范窗口”。不得不说,青岛“农村大”“农业强”,为助力大都市“网红村”的炼成提供了沃土、浇灌了丰润的水肥。(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孙晶 通讯员 冯志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