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艺术家与城市 隋建国50年大型回顾展亮相西海美术馆
青岛新闻网9月29日讯(记者 张力伟)日前,知名雕塑艺术家隋建国50年大型回顾展“跬步与徘徊:隋建国 1974-2024”于西海美术馆开幕。
定位于当代艺术的西海美术馆植根青岛当地的文化环境,自开馆以来便关注在地性。此次展览是西海美术馆关注青岛籍艺术家项目的首场展览,首次启用美术馆全部展厅举办艺术家个展,致敬艺术家与城市。
作为隋建国五十年艺术生涯的回顾,本展在梳理、呈现艺术家创作的延续与转折、艺术线索的演进和突变、方法与思想的砥砺与淬炼之外,亦通过收集、整理和重新编排自1974年以来以手稿、日记、草图、雕塑小稿、思维地图、研究手记、照片和实物等为载体的丰富文献,来尝试还原艺术与思想发生的现场,理解这些重叠和分叉、迂回与直行的路线以及它们投给今天乃至未来的意义。
在1号展厅,两件大型装置分立展览入口和出口处附近,一为序曲,一为尾声,于呼应中揭示出时间的洪荒之力。这一幕亦是艺术家使命的比喻:以易朽之躯与时间对话,于瞬时中探问永恒。
隋建国的早期作品大多色调深沉、质地粗粝、体量巨大,给人以沉重之感,仿佛艺术家试图以此来回应历史的沉重,并将自己的内心状态注入雕塑形式中,成就了一种独特而真实的艺术身份。
在《地罣》(1992-94)中,交错密集的铁网将巨石牢牢包捆起来,最完整地表达了隋建国这一时期的内心挣扎,人们在此见证了被禁锢的激情,在挣扎和对抗中显示的生命能量,以及自然的浑莽之力。
2号展厅中的所有作品,正如隋建国自己,全部来自“中国制造”。它始于各种不同规模、颜色和类型的恐龙雕塑——后者的形象取自从中国出口到全世界的廉价塑料玩具,在它们的腹部刻有“中国制造”字样。
它们所体现出的不仅是艺术家对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批判性思考,也是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对于当代创作者角色的内在反思。这一系列的最后一件作品创作于2008年,位于西海美术馆出口处的户外空间:一个切割出“中国制造”字样的红色集装箱,与远处的大海遥相呼应。
4号展厅中的作品通过时基媒介(如录像)来展示雕塑与时间的关系。
展厅中央的多屏幕装置《大提速》(2006)是这个阶段的核心之作。《大提速》探讨了多重的时间性:它呈现了列车实际运行的速度,也喻示着中国飞速发展的大背景。列车从一个屏幕到下一个屏幕依次出现的纪实手法,以及环绕式的装置场域,唤起观者对当下的直接感受。
隋建国在2008年开启了新一阶段的创作,在名为《盲人肖像》的序列中,他蒙上眼睛捏制小型泥团,持续了一年之久。这一试验的目的是尽可能从雕塑家的技术能力、手感记忆和以造型为导向的创作惯习中解放出来,寻找一条新路,借助偶发和即兴,探寻人类与自然界(泥土)之间的原初关联。
《长桌》展示了艺术家在过去十六年中思考和实践的不断演变,按照时间顺序展示了1849个泥团和其他材料的原型。
在展厅上方,悬浮着高达十二米的立方体支架结构,内中汇集了五十件冷灰色雕塑,共同构成《云山》(2024)。这些雕塑单体由光敏树脂制作,表面密布艺术家的掌纹;它们均来自下面《长桌》上那些微小原型,经过精确扫描放大3D打印而成,轻盈而簇集。这些宛若天成的物理实体,全部来自上传到云端的数据,它们正是这个日益数字化的世界中的“云”。
这片将虚空之理念化做可见之形式,又将物质之实存化作数据之虚相的云,同五十年前,隋建国在初踏上艺术之路时追摩向往的山水精神遥相呼应。在展厅二楼,艺术家于50年前临摹的一幅石涛(1642-1707)山水,与《云山》比邻相望。画面上的题跋来自陶渊明(365-427)的诗句,仿佛超越时间投射入此刻:“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隋建国自1974年以来同艺术创作和思考有关的绝大部分文献,以手稿、日记、草图、雕塑小稿、思维地图、研究手记、照片和实物等形式,首次集中同观众见面。
从18岁的艺术家在青岛研习山水画与古典画论(1974-79)开始,历经山艺-央美的现代主义探索(1980-89)、学院毕业后的材料观念主义阶段(1989-1996)、《衣钵》系列为代表的现实主义重探和视觉文化研究(1997-2005)、2006年起以“时间“为线索、以大型装置与项目为载体展开的过程性实验,以及自2008年以来的《盲人肖像》系列所开启的,关于身体形而上学和存在论上的可视虚空的思辨。
本展厅的空间设计借鉴了中国传统园林中移步换景的原则,开窗迎入海滨风光,邀请观众同时欣赏身边作品和远方美景。这个独特的展示空间将内与外、封闭与开敞、近观与远眺融为一体,恰好同这个命名为《壶与镜》的新作系列相呼应。
《壶与镜》集中讨论了雕塑与世界、实在与“虚空”的关系,它集中了艺术家过去十年来对于雕塑本体的领悟和探索。这里展出的作品构成了本次回顾展的尾声,观众由此可了解隋建国近期的创作理念,以及艺术与文化的传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最后一间展厅中没有艺术家的作品,是一个朝向每位观众敞开,欢迎每个人参与其中,共同体验、表达和创造的舞台。观众可在此用石膏和粘土创作自己的小作品,并加入到艺术家隋建国的新作创作中。
这里将汇集来自不同个体的生命痕迹,它们共同见证了每个人的独特个性,又是我们彼此相依相存相连的象征。
在策展人林喬熙(Joe Martin Lin-Hill)看来,“正如无尽重复可以超越时间。隋建国作品中那些无限的变化和极度的丰富,超越了他自己掌纹和指纹的个别和具体性。他创造的雕塑原型和放大的作品不仅仅指向那个作为雕塑源头的‘虚空’,更是每个人内在创造潜能的象征,以及对我们共同人性的昭示。”
策展人李佳认为,“西海美术馆力求完整、全面呈现隋建国1974年至今长达五十年的艺术历程和思想轨迹,亦将艺术家青年时期于家乡青岛求学研艺的经历,及由此形成的持续、贯穿其创作生涯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底色进行细读深描。以期通过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具体而有代表性的案例,重新提示‘地方’和‘全球’、‘艺术’与‘故土’之间的相依相存,并藉此吸引更多从世界各地投向青岛这座文化之城的目光。”
展览将展至2025年2月28日,更多展览信息将于西海美术馆官方平台陆续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