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绘画、建筑 艺术互动带来新流量
陪伴岛城市民与外地游客三个盛夏的“乐动红墙”,2024年8月又一次在青岛市美术馆“跨界”有约。8月3日晚,《“青岛夏韵”天津音乐学院手风琴专场音乐会》奏响了“乐动红墙——暑期音乐季”开篇之乐。
是音乐,是喜悦,更是夏日的欢乐。“我们在美术馆发出信息的第一时间就预约了门票。”音乐会开场前半小时,市民杨先生一家三口已经坐进了美术馆罗马厅的座位。“‘青岛夏韵’预约一开放就约满了。”青岛市美术馆副馆长叶蓉介绍,三年以来,“乐动红墙”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粉丝,并不断吸引新观众,“从三年前开始只有二三十名观众,到如今我们每场都要‘限量’预约。”“乐动红墙”已然成为大学路网红红墙之内的新流量。
在音乐、绘画、建筑的艺术互动中,探索跨界融合、更加多元时尚的可能。“乐动红墙”在老城的文化底蕴里,迸发出全新的艺术活力。
美术馆里的音乐别样精彩
2020年7月,“青岛·谭盾音药周”把音乐会开进了青岛市美术馆。谭盾与吕思清联手,让主题为“武侠”的音符留印在罗马厅。“穹顶,是罗马厅最美好与诗意的存在,同时,它也像一个反声罩,其直达声清晰,混响声充足,高中低频声场分布十分均衡,无须借助任何扩声设备,即可满足不同频段声音、扩散要求和声场混响时间要求,达到理想的声学效果。”谭盾的认可,酝酿了“乐动红墙”的曲谱。
从最初局限于声乐、钢琴室内乐方向的演出,后来通过不断摸索经验,以及与音乐家的交流合作,“乐动红墙”展开了弦乐室内乐、爵士乐,打击乐等不同的演奏舞台。叶蓉说,“今年音乐季第一场,又引进了手风琴演奏,‘乐动红墙’表演的乐器和形式已经越来越丰富了。”
暑期客流高峰来临,岛城的文化场馆纷纷延时免费开放。今年的音乐季把演出时间顺延到晚七点开场。“过去三年我们的‘乐动红墙’都是下午场,在观众们参观展览的同时进行表演。”叶蓉表示,音乐会晚上的演出更有音乐氛围,“同时把场馆内外也联动起来。”今年“乐动红墙”在8月31日有两场连续演出,《红墙“醉”爵士——爵士蓝调音乐会》《黑白键上的色彩——旅美钢琴博士独奏音乐会》分别在下午和晚上上演。“下午的爵士乐在罗马厅门前演出,观众可以在演员身边走动,可以站在演员身边聆听,参与度非常高。”而晚上进入罗马厅安静地聆听钢琴音乐会,观众则会获得另一种艺术满足感。
“乐动红墙”8月每周六与观众相约,8月10日《楠得精彩——声乐博士经典作品音乐会》,8月17日《夏日瑜声——夏瑜双簧管音乐会》,8月24日《星河璀璨——中外声乐作品音乐会》等,每一场都是不一样的音乐精彩。
跨界互动提升老城艺术感
佐罗塔耶夫的《奏鸣曲二号第三乐章》、王树生的《走西口叙事曲》、格里格的《霍尔堡组曲》……2024“乐动红墙”首场“青岛夏韵”,主打手风琴演奏,短小欢快的曲目,让观众听来倍感亲切。而举目四望,观众欣赏到的是中国水彩画名家的作品。“音乐之岛”“水彩之都”同时把两种艺术显现于同一场馆,观众得到的艺术感受也是加倍的。
“我们下午彩排的时候,有很多观众在参观画展。他们看到我们彩排,就纷纷停下听音乐。”天津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孟辉带着学院的学子们,演奏了这场“青岛夏韵”。第一次来青岛的她,在美术馆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带着学生来文化场馆演出,可以让他们充分体验不同的文化,而他们把音乐又带给老百姓,这是非常好的双向的效果。”
“三年来,只要有空,我们就带孩子来看音乐会。”市民杨先生说,一家人会在不同的音乐会找到自己最爱的乐器,“去年的马林巴演出让孩子印象深刻。”同时,聆听每一场演出的同时,还能观展,让杨先生一家成了“乐动红墙”的铁粉,“美术馆里近距离听音乐,特别有沉浸感。”
“通过这几年的‘乐动红墙’,我们明显感觉到,从开始主动邀约观众,到现在观众主动在后台咨询演出,这是很大的变化。”叶蓉说,观众的数量也在变化,“因为报名人数太多,今年我们限定了观众数量,以保证音乐会的观赏品质。”
游客从大学路红墙延伸,到栈桥或者到海军博物馆,青岛市美术馆一直是老城旅游的一个中心点。如何做好文旅融合,展示老城艺术活力,也一直是美术馆在探索的。“音乐季是在美术馆展览活动的基础上,开拓的新的艺术层面。”叶蓉解释,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来参观美术馆,不再是单纯看展,还可以感受音乐,“给游客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最重要的是,目前全国有很多美术馆都在效仿青岛做音乐会,但都没有像青岛做成系列的,“这是青岛市美术馆的特色,我们也在不断改进、发展。希望我们永远被复制,但是不会被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