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文创  青岛  建筑  文化产业  半岛诗坛  雅集  /刘瑶/  /佟涛/

从工业厂区到创新走廊,从艺术荒漠到文化绿洲…青岛这个片区的更新渐入佳境

从工业厂区到创新走廊,从艺术荒漠到文化绿洲……这个片区的城市更新渐入佳境

株洲路,“蝴蝶”的翅膀正在扇动

如果一定要找个词语来形容眼下的株洲路片区,“日新月异”最是贴切不过。

为引入“四新”产业转型升级,近日,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了崂山区株洲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LS0804-026、031地块调整社会公示,而就在公示前三天,位于株洲路177号的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以杯子为主题的博物馆——杯子博物馆开启了试运营。

两者之间看似并无关联,但只要循着株洲路片区发展的脉络望去,不难发现,他们一个代表着区域未来的产业布局,一个更是关乎区域当前的产业生态……春节将至,株洲路上干事创业的氛围愈发炙热——

作为崂山区南北相承之地,集聚着大批创业者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株洲路片区,在“南提北进”的主战场上演绎着一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大戏;作为青岛最早的“科技大道”,见证了城市产业发展与时代变迁的株洲路片区,进一步加快了融入主城区的步伐,成为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一抹亮色”。

从工业厂区到创新走廊,从艺术荒漠到文化绿洲…青岛这个片区的更新渐入佳境

位于株洲路片区的青岛国际创新园已经集聚了300多家创新类企业。邢志峰 摄

业态之变

沿株洲路向东,目之所及尽皆“风景”——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处,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这里展现的是区域发展未来的高度;车辆穿梭、行人往来处,一个个园区活力十足,这里承载的是区域发展强劲的内核……近30年间,株洲路片区从工业厂区逐渐蜕变为创新走廊,从艺术荒漠向着文化绿洲踽踽前行。在这里,旧的行业格局已然被打破,新的发展秩序正在被重构,城市更新渐入佳境。

“今时不同往日,深度融入城市发展浪潮的株洲路,已经有足够的底气接纳和布局更为多元的业态,这也是我们杯子博物馆选择在这个时候落户于此的一个先决条件。”将一个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文创类项目选址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株洲路,山东个杯堂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杯子博物馆馆长王晓波慎之又慎。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并未出现偏差,试营业期间,除了临时参观者,每天仅通过线上平台预约参观的访客就有十余波,不少人自城阳区、西海岸新区慕名而来。

从工业厂区到创新走廊,从艺术荒漠到文化绿洲…青岛这个片区的更新渐入佳境

2021年,海尔云谷以4座税收过亿元楼宇擎起株洲路片区的发展大旗。邢志峰 摄

株洲路片区的“今时”一览无余,“往日”又是什么样子?

1992年5月,海尔工业园在青岛市崂山区落户,标志着青岛高科技工业园(以下简称“高科园”)建设启动。同年8月,高科园正式开园。此后,辖区主干道株洲路两侧项目全面开工,这里集聚起100多家以家电电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企业。

随着市场环境趋紧、要素成本上升,株洲路在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土地资源不足与新兴产业发展的矛盾逐渐凸显,辖区内产业结构调整到了不进则退的“窗口期”。不经意间,株洲路又一次站上了时代的风口。

以创新为引领,中科曙光、雷神科技、朗讯、NEC等全球知名企业相继汇聚于株洲路片区,海尔集团、澳柯玛集团等本土头部企业也在这里不断实现新的跃迁。在株洲路东端,时至今日,青岛国际创新园已入驻了300余家创新类企业,国家高端智能家电创新中心、山东产业研究院、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中心、歌尔微电子、蓝海股权、海创汇等一大批“四新”经济项目在这里集聚成势。

此外,作为市委、市政府重要的战略平台,在株洲路片区,由青岛高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当前也在快速推进中,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建设,推动人才、技术等要素聚集、成果转化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

系列创新元素加持下,株洲路片区向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创新走廊稳步迈进。

更进一步的变化出现在2018年,这一年年底,省内第一家以“互联网+文化产业”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蓝茂文化创意产业园进驻株洲路190号,为这条国际创新走廊注入了强烈的文化创意元素。进入2021年,株洲路片区的一处旧厂房悄然蝶变,一座名叫若七美学空间的建筑惊艳亮相,充满艺术气息的外观,与周边环境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我们团队大约用了半年时间选址,看过不少的园区、写字楼、文艺小街区,最终选择了这里,邻近崂山区最密集的商务区,周边居民对公共文化艺术配套服务的需求让我们有了更多前进的动力。”若七美学空间创始人钟峰这样说。

载体之变

株洲路近30年来的业态结构变化,绝不单单是某一条道路的兴衰,它更折射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的不断完善,一如有着“立体商业街、不冒烟工厂”美誉的楼宇经济。

“那个时候的株洲路片区,虽然也有海尔等头部企业撑门面,但相比较现在,多数还是产能较为落后的工业厂房,印象中在2014年前后,部分企业由于产业转移或竞争力弱,更是导致大片土地闲置,或二期、三期一直未开发,或建成临时厂房出租。”一位曾在株洲路办公的企业负责人回忆道。

土地闲置现象随着片区内的业态升级逐渐消失,并在崂山区楼宇经济推动下实现了新的进阶——传统老厂房被拔地而起的商业楼宇、工业楼宇所取代,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青岛国际创新园。

包含一期、二期、通信产业园和软件园四部分的青岛国际创新园总占地约300亩,共17栋商务楼宇,是青岛市单体建筑体量、投资规模最大的科技产业园区,目前已成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国际创新园内楼宇载体的规划,基本是按照‘一楼一产业、一楼一园区’布局,是聚焦‘四新’经济打造的新动能产业载体。”青岛高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不单单是青岛国际创新园,沿株洲路自西向东,海尔云谷、澳柯玛智能产业园、昌盛新兴产业园、海信财智谷等新动能产业载体依次排布,支撑起区域发展的“骨架”。

株洲路片区依旧存有“工业厂房”,不过,这些厂房也早已不再是原来的样子,所承载的并非过去的传统制造业,而是医疗器械、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四新”经济产业。位于株洲路188号甲的华睿越海智能制造产业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园区建筑共2栋,包括每平方米承重300公斤的13层厂房、每平方米承重1000公斤的多层厂房,为大型高端精密设备的进驻提供了可能。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来自青岛高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7月,青岛国际创新园内已经集聚了超过1.5万名从业者,其中,25岁-35岁年龄段从业者的数量占比达到80%左右。换言之,仅在株洲路片区的这一个园区就集聚了超过1万名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开拓的年轻人。

面向未来,株洲路片区生活的气息正“扑面而来”。就在2021年11月中旬,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发布了《澳柯玛智能产业园二期人才住房项目规划方案批前公示》,项目位于崂山区高昌路以东、高荣路以西、科苑纬三路以南、株洲路以北,将建设人才公寓、商业和幼儿园。

格局之变

业态进阶了,载体更新了,生态完善了,株洲路片区发展的格局也一下子打开了。

近年来,崂山区以深刻的忧患意识主动跳出“舒适区”,以发展的眼光强势开启“战略北进”,踏上再次创业的新征程。“战略北进是我们再次创业的总抓手,也是崂山未来五年的主基调,其实质是南提北进、全域统筹,是向北突破中韩、北宅、王哥庄街道的发展层级,向南提升金家岭、沙子口街道的发展品质;其根本指向是破解崂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崂山区委书记孙海生这样说。

在此背景下,身处南北相承之地的株洲路片区成为崂山区“十四五”时期突破“战略北进”、深化再次创业的关键一环。

尤其是2021年底,伴着30亿元城市更新项目贷款通过国家开发银行青岛分行审批,紧邻株洲路的张村河片区城市更新工作按下“快进键”。这里将着力促进金融、科创等产业全要素、多业态跨界融合,打造高品质商业和居住区。未来,金家岭金融聚集区释放的发展红利,将以更快的速度触及株洲路片区。以此为战略纵深,株洲路片区在迎来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产业集聚的倍增效应也将进一步为促进崂山区“战略北进”提供澎湃动能。

株洲路是崂山的株洲路,更是青岛的株洲路。

之于青岛,株洲路片区仿佛一块创新发展的“试验田”——青岛较早一批上市的企业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坐落于此;2015年落户于此的杰华生物技术(青岛)有限公司,更是在2018年成长为全省首家独角兽企业;顶着“创业板第一股”光环登陆创业板的特锐德股份有限公司,初创时期也曾在株洲路一带办公……

如此看来,株洲路的产业嬗变依稀可以视为青岛这座城市更新建设、迭代升级的缩影,尤其是在“四新”经济浪潮下,株洲路片区持续为青岛高质量发展注入着不竭动力。

过去一年里,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以时不我待之势,在青岛这座活力奔涌的城市加速奔跑,集聚着一大批“四新”经济产业的株洲路片区功不可没——加快打造“四新”经济集聚区的崂山区,2021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名列全市第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株洲路片区这一创新走廊的支撑。近年来,依托株洲路片区,崂山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发力、靶向招商,成功打造起一处以“四新”经济为引领的产业发展新高地。

城市更新步履不停、产业迭代进阶不止,同样,发生在株洲路的故事,未完待续……(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