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播种在青岛的海水稻如何了?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这位一生将人民粮食问题放在心头的老人,生前也因“海水稻”与青岛结缘。2016年,由他领衔的国家级研发平台“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让青岛成为全球海水稻培育的“大本营”。自此,“亿亩荒滩变良田”的梦想也为众人所知。如今袁老虽逝,但他播种在青岛的海水稻依然在茁壮成长,如今这些海水稻长势如何?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记者来到位于青岛市李沧区环湾路白泥公园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研究人员正在育秧田里将一株株秧苗从泥土中翻起,中心的项目研发经理于萌告诉记者,这两天海水稻正处于起秧阶段,比起往年,今年的起秧略微延迟了一些,主要是由于前段时间青岛温度较低,秧苗长势不佳,如今秧苗已有了40天的秧龄,才达到合适的起秧时期。据了解,等起秧结束后,秧苗便会在一两天内移栽分插到全国各个海水稻实验基地,完成插秧工作。经历完起秧插秧,接下来就是日常的田间管理,等着秧苗慢慢长大。“由于品种不同,成熟期也不同。一般来说,从播种到成熟,大约需要150天。”于萌说。
向育秧田里望去,这些长在田里的海水稻和平常的水稻似乎并无不同,唯一引人注目的就是每块田里的秧苗似乎都高矮不一,颜色、稀疏度也并不相同。“我们育秧田里大大小小种植了上千份材料。”据于萌介绍,中心的育秧田主要是为了筛选出海水稻品种,而这上千份材料就是为了选育出优质的海水稻品种。有刚播种的;也有高度约1-2厘米,刚育秧一周的;也有高度达15厘米,适合移栽、插秧了的秧苗。研发人员会根据秧苗的长势,判断该品种是否适合生长在沿海滩涂或内陆盐碱地上。
“事实上,海水稻并非大家所想的,用海水灌溉或在海水里生长。而是在海水经过之地而非海水里生长,能够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也称为耐盐碱水稻。”目前,海水稻能在盐分浓度为3%~8%浇灌水种植条件下存活,这种盐度大至相当于吃剩的菜汤的咸度。相比之下,海水的平均盐度在3.5%左右,盐分浓度大幅超越了海水稻浇灌水的浓度。
随后,于萌还带记者参观了基地里存放的从全国各地搜集来的水样和土样,以及优质种质资源。由于海水稻主要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选育,所以材料、品种的选育至关重要。选出合适的材料进行起秧后,再将这些秧苗分插到全国的其他实验基地。
看着基地内存放的各类海水稻成熟标本,稻穗、分蘖,外形上与普通水稻并无区别。捧起一把海水稻米,白色的米粒颗颗饱满、粒粒分明,外形宽厚而较短,肉眼上看与平常所吃的早籼米相似。尝一口刚蒸好的海水稻米,白花花的米饭盛在碗里,夹起一筷子,米饭松软可口,却不似粳米粘糯,细嚼有回甜之味。于萌表示,不同品种的海水稻,其外形、味道上会有细微的差别,但总体来说都与我们平常所吃的大米无异。
众所周知,全国的盐碱地有十几亿亩,如果能发展一亿亩盐碱地种上海水稻,按最低产量亩产三百公斤,它增产的粮食就是三百亿公斤。“三百亿公斤是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可以多养活八千万人口。”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念叨的一句话。海水稻的种植大大提高了盐碱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为我国增加耕地面积,打牢农业基础,抓好粮食生产。为推动乡村振兴,有效地带动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将中国人的饭碗端的更稳。
今年,为进一步扩大育种,青岛海水稻团队将国家耐盐碱水稻区域试验,在原来3个组别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组,共设置5个组别。共70个品种在新疆、内蒙古、宁夏、吉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42个试验点进行试验。
虽然没等到今年的收割,袁老就先一步离去。但就如他生前所说的,未实现的梦想,会有后继人替他实现。青岛海水稻团队也表示,他们将传承袁老的“中华拓荒人精神”,继续完成他提出的“亿亩荒滩变良田”的伟大梦想,尽快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
如今,袁老虽已离开了我们,但他播撒在齐鲁大地的种子还会继续刷新着亩产量,他的“禾下乘凉梦”也一定会在青岛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