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公益性法律服务12年 她是青岛“律政佳人”
“律师更应该服务于社会,不应该只服务于某个企业。”2009年,石玲正式踏入律师行业。从一名公司法务转行成为一名律师。
作为山东驰航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和创始人,从业至今,石玲一直无间断地从事公益性法律服务工作。这12年里,她和团队坚持受理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为贫困和残疾人员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说起从业初衷,石玲总会想起儿时港台剧中正义不屈的律师形象。从一名律师到一家律所的领头人,12年间,理想照进现实,她让港台剧中的律师生活化,真实化,成为所有当事人心中最值得信赖的“律政佳人”。
因港台剧萌发的“律师”梦
“港台剧中的律师威武庄严,正义不屈,这是我对律师最初的了解。”律师之于石玲原是港台剧中英姿飒爽的影视形象,这份职业令她心向往之。正因此,高考报志愿时,石玲义无反顾地填报了法学专业,并将法学作为唯一的专业选择。
200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石玲以公司法务的身份进入到“法律圈”。2009年,她辞去上市公司相对安稳的法务工作,正式转型成为一名律师。“在公司工作两年后,我越发觉得律师更应该服务于社会,不应该只服务于某个企业。”对石玲而言,这一刻,她的梦想真正被点亮了。
自2009年至今,石玲从单打独斗到成立律师事务所,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这12年间,她带领团队受理过各种各样的案子,尽管工作日益繁忙,但她们从未放弃做公益性法律服务。这些年,她们一直受理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为贫困和残疾人员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她们也参与过政府矛盾调解中心的矛盾调解,协助信访、政府来化解信访事件,将矛盾引流到调解层面上解决。
回首来路,那个曾经盯着影视剧暗下决心的姑娘,终于不负年少梦想,走上了自己向往的道路。
“我们是来化解和平息矛盾的。”
公益性法律服务服务的对象一般都是处于社会底层,要么是经济贫困的特困人群、要么是身体残疾的社会弱势群体。因此,公益性法律服务相比其他类型的法律工作,自然大有不同,最明显的区别体现在费用上。“一般的法律工作都是有偿提供,委托人需要向律师提供一定的服务费;而公益性法律服务基本都是无偿服务,或者是以超低成本价来提供服务。”石玲表示,通常情况下,刑事案件三个阶段共需要5万元,而法律援助案件则是按件付费,刑事案件每个阶段1500元,民事案件每个案件2000元。相比而言,一个法律援助案件做下来,可能连成本都不够。
一提到律师,大多数人可能认为律师就是给人打官司的,吃了原告吃被告。但在石玲心中,律师实则是多元化的:“其实,我们是来化解和平息矛盾的。”
2010年春节前夕,石玲曾受理过一件非常棘手的案件。某劳务外包单位的劳务人员集体上访,要求支付工资。接到通知后,石玲带着团队赶到现场,一边安抚信访工人,一边逐一核实工人身份、工资金额、协调劳务公司,最终在大年三十当天,将全部工人工资发放到位,工人得以顺利回家过年。
“基层老百姓们发自内心的质朴和对政府、法律的坚定信念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勇气。”石玲表示,坚持做法律援助一方面是想帮助弱势群体维护权益,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另一方面也为了一份信赖,因为老百姓们相信政府和律师一定会为自己解决问题。
承担社会责任 用法律行动助力营商环境
从业以来,石玲先后受聘于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青岛市总工会,成为总工会法律顾问服务团成员,协助总工会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化解企业与职工集体性诉讼、信访的矛盾和案件。
这么多年走在公益律师的道路上,与社会最基层的贫困人群、弱势群体沟通、交流,石玲越发感觉到律师的“内核”,“这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社会责任。”
因此,除了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石玲也想为地方经济发展尽一份力。她带领团队,紧跟“营商环境”的服务理念,用自己研发、设计法律服务产品,为政府招商引资的企业提供免费的法律体检、普法宣传。与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青岛市中小企业互助协会联合开展针对民法典的公益性法律体检活动,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帮助企业分析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从最初将律师作为理想职业,到踏入这个行业12年。12年间,尽管港台剧的收视热潮不再,可当初那颗关于理想的种子早已在石玲心中牢牢扎根,且不屈不挠地成长起来。理想照进现实,如今,她已成为所有当事人心中最值得信赖的“律政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