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曳的秧苗,向袁老作别!市民悼念支持指导青岛耐盐碱水稻研究推广的袁隆平
摇曳的秧苗,向袁老作别
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和滨海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两处追思会现场,市民自发悼念支持指导青岛耐盐碱水稻研究推广的袁隆平
“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是飘自人间的怀念。”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主任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长沙逝世。24日上午,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举行袁隆平院士追思会,与在长沙市举行的袁隆平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同步进行,追思会同时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和滨海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举行。
国士陨落,山河同悲。在三千里之外、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这片袁隆平曾经工作过的地方,青岛市民和社会各界人士自发前来追思袁隆平,送他最后一程。
在城阳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追思会现场,民众自发前来悼念,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
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实验基地,刚刚长成的海水稻秧苗在微风中摇曳,仿佛是在向袁隆平院士挥手告别。在试验田的不远处,袁隆平院士的雕像静静地伫立着,雕像前摆满了群众为袁院士献上的鲜花。虽然仪式上午10时才正式开始,但早上七点半开始,便有市民前来表达哀思。
在城阳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这里的水稻育秧工作已基本结束,绿油油的秧苗透出许多生机,这足够1000亩土地种植的秧苗将会在6月初进行插秧。而离育秧田不远处的追思厅,从一早开始,便有民众自发前来悼念。
五月的海风那么轻柔,这位老人在青岛插播的秧苗在拔节生长。
“米香弥漫,当思不易”
早上9时,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大门口,便集聚了近两百位前来哀悼袁隆平的市民。
上午10时,追思会正式开始。“六十甲子杂交稻万家百姓享温饱,十年春秋海水稻亿亩荒滩变良田”,大厅内挽联高悬。袁隆平的遗像静静悬挂在大厅中央的墙壁上,遗像前摆满了社会各界敬献的鲜花和挽联,而遗像两侧所书的“三楚多才俊,千秋一稻翁”,是对袁隆平生平最好的注解。
市民高建保今天偕妻子一起来到追思会现场吊唁,在接受采访时他几度哽咽,不能自已。“我在家里一直都告诉两个孩子,吃饭的时候不能浪费粮食,我觉得珍惜每一粒米就是感谢袁院士最好的方式。”高建保说。
在参加追思会的队伍中,还有三名穿着校服的小小身影,他们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的三名小学生。带队老师陈蕾告诉记者,学校的红领巾海水稻试验田就是由袁隆平海水稻团队指导种植的,目前已经有了第一季的收获。
“病床上的他挂念着海水稻”
“他非常平易近人,十年前我们去拜访他,他亲切接待了我们,完全没有架子。当听说我们想在北方发展杂交水稻时,他说,如果你们愿意,我全力支持。”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国栋在长沙参加完遗体送别仪式后,在和记者的电话中回忆与袁隆平的初次见面。“他对我们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做耐盐碱水稻(“海水稻”),二是做高品质水稻,三是做特种功能水稻。”张国栋说,这也奠定了团队的诞生和发展。
“你们现在怎么样?今年的一百万亩能种上吗?”这是今年四月份,张国栋去病房探望住院的袁隆平时,袁隆平首先跟他说的话。“虽然只有短短一二十分钟时间,但他还是挂念着海水稻。”张国栋说。
“袁老是一个非常简单、对物质特别不看重的人。”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董事、如是书店及小小拓荒人创始人郝照明,因为海水稻在2012年与袁隆平相识。作为追思会现场的主追思人,他与大家分享了袁隆平的普通与伟大,数度泣不成声。“袁老来山东,日常吃的是最简单的青菜豆腐,几乎不喝酒。有时候和袁老交往很难,在参加一些活动时,如果对方许诺他个人一些名誉或者物质时,他是和对方没有话说的。有时候和袁老交往又很容易,如果对方谈及能够支持海水稻发展时,他立刻专注、聚精会神起来。”郝照明说。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高级经理张树寅回忆与袁隆平的“初次对话”,仍难掩激动之情。“袁老亲自给我讲解,非常亲切,一点架子都没有,专业水平又特别高。”张树寅告诉记者,在三亚南繁基地,他咨询袁隆平关于YC-0045播种时期、组合问题,袁隆平给了他非常专业的建议,直接为研究节省了最少两年时间。
“延续拓荒人的精神”
城阳区上马街道东程社区居民徐万军从小在城阳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附近长大,见证了这里从一片盐碱地到稻田的转变。他内心很是感慨:“以前是一片荒滩,袁隆平院士带领他的团队在这里耕耘,这里慢慢变成了一片稻田。”
“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在袁隆平院士的带领下从事耐盐碱水稻的研发和推广,袁隆平院士的梦想已经在青岛生根发芽。”在城阳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追思会现场,青岛九天智慧农业负责人李林说,“我们将继承袁院士的梦想和遗愿,在他的家国情怀、实事求是精神指引下努力工作,誓把亿亩荒滩变良田,将拓荒人精神薪火相传。”
“以前,耐盐碱水稻只是个体研究和种植。正是袁老的主导,正式开创了正规的产学研机构,系统性研究、推广海水稻,实现了海水稻产业化的‘从无到有’。”张国栋告诉记者,袁隆平人生的最后十年,躬身力行,致力于将海水稻推广为世人所知并关注。如今,已经有了耐盐碱水稻的种子标准、品种审定通道、国家级平台等,这对于大面积种植推广,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我们计划今年六月上旬进行百万亩耐盐碱水稻插秧,告慰袁老在天之灵。”张国栋告诉记者,未来,他们将坚定落实袁隆平的“十百千”工程,聚合全社会力量,实现袁隆平“亿亩荒滩变良田”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