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2022  青岛  文创  建筑  2023  文化产业  /峰会/  /佟涛/

对标先进,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青岛这些区市、部门这样做

李沧区:

以实干实绩论英雄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

全市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动员会暨“项目落地年”观摩总结会后,李沧区立即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将“勇于担当抓落实,扎实奋进创一流”作为工作总基调,切实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突出绩效至上抓好落实,拿出创新“办法”,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对标先进,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青岛这些区市、部门这样做

建设中的青岛国际院士港研究院南延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张晋 摄

探索打造院士创新特区。坚持用创新的精神办创新的事情,坚持“四个面向”,以海内外院士领衔为鲜明特色、以领军企业为重要支撑、以混合所有制为动力机制,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培育高水平、开放型、国际化的创新生态系统。把先行先试作为最大的资源去争取,打造人才、知识、技术流动充分便利化的“自由港”。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发挥院士港的集聚效应,紧紧围绕园区化、平台化、集群化等特点,为区域发展不断集聚、整合各类优质资源要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培育主导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全省“十强”产业和全市13条产业链发展需求,促进院士团队与企业双向对接,推动攻关一批关键技术、设备、材料和软件。聚焦主攻方向,突出招大引强,促进“四链合一”,激发裂变动能。聚焦氢能、中子能,久久为功发展实体经济,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全力推进新能源科技产业园、中子科学国际研究院、氢能国际研究院建设。同时,协同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生物医药、经纪人经济等产业生态的成长。

提升资本运作能力水平。充分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引导国有企业提高资本市场化运作能力,善于运用资本的力量,用好市场的逻辑,特别要用好国有资本自身优势,推进技术、资产证券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加大头部企业的引进与投资,通过国有资本引领新兴产业的模式,加快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实现新兴产业项目“换道超车”。发挥兴华公募基金平台作用,激发“公募+私募”活力。对于已有基础的氢能、中子技术领域,积极探索“国资引导+社会资本+企业自投+技术骨干参与+员工持股平台”的混合所有制模式,汇集各方力量,充分激发活力。

打造过硬干部队伍。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实施“项目落地年”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导向,落实重点项目推进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制、奖惩法。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和项目考核督查机制,坚持“顶格推进、条块结合、上下协同”,突出结果导向,加大考核力度,强化正向激励,强化“奖罚情制”四位一体激励机制,把重奖、严责与容错免责结合起来,以实干实绩论英雄,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激情。(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崂山区:

拉高标准抢抓机遇

一切围绕项目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动员会暨“项目落地年”观摩总结会精神,崂山区将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学赶先进、勇当排头,在推动“项目落地年”、发展实体经济、数字青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提升城市品质、干部作风建设上扎实奋进创一流,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一步,崂山区将拉高标准、调优状态、主动作为,热情拥抱青岛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大好机遇。坚持用高效的落实机制、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励和倒逼干部“在状态”。强化一切围绕项目转的鲜明导向,以14个重大项目专班为牵引,对200个固投重点项目一一落实责任、狠抓节点,确保新竣工重点项目增长25%。坚持精细精准的工作作风,对GDP十大行业和58项具体指标,每周一调度、每月一分析,对异动指标第一时间精准施策。

对标先进,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青岛这些区市、部门这样做

建设中的崂山区上实中心双子塔。霍璟祎 摄

坚持拉长优势、补足短板,打造更具开放性和引领力的主导产业集群。在现代金融领域,突出抓好联储证券、恒丰银行理财子公司等现代金融产业集群项目,新引进过10亿元金融项目17个以上,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实施高端制造业倍增发展计划,精准支持歌尔、中科曙光等20家重点企业倍增发展,新引进过亿元工业项目10个以上;在文化旅游领域,加快推进钓鱼台·美高梅酒店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力争新落地1-2个年营收亿元以上的龙头文旅项目;在医药健康领域,规划建设占地约3000亩的医疗器械产业园,加快打造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全国首个新药研发全产业链平台,培育新的发展增长极。

崂山区将强化专业能力建设,坚定不移鼓励创新,打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说到做到”的营商环境。把鼓励创新作为崂山发展的最大优势,实施鼓励创新要点23项,区委常委会每月研究3个鼓励创新案例,每半年组织一次鼓励创新成果展示汇报,真正让鼓励企业创新、宽容审慎监管、为担当者担当在崂山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氛围。健全政策刚性兑现机制,年初发布的“免申即享”政策已兑现资金8435万元,今年计划拿出20亿元资金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此外,崂山区还将强化系统观念,坚持走产城融合之路、城市升级之路。在突破重点上,坚持产城融合理念,强势推动“战略北进”,力争新启动4个社区村庄改造,新增产业空间72万平方米;突出抓好楼宇经济,力争新增亿元楼宇5座、总数达到31座。在数字赋能上,以推动崂山数字化转型为重点,推动500家工业企业上云用平台,推出10个“工业赋能”示范场景,抢占数字经济发展新跑道。在城市治理上,拿出3亿元做强“城市大脑”,全面实施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8大智慧工程,争当全市智慧城市建设排头兵。(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霍璟祎)

市发展改革委:

奋力进位争先

抓好“项目落地”

从此次考察学习和项目观摩中,市发展改革委再次深刻体会到,城市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产业的竞争,最终取决于项目质量的比拼,既看到了成效和差距,更坚定了信心和决心。贯彻落实好全市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动员会暨“项目落地年”观摩总结会精神,市发展改革委将以此次学习观摩为新起点,坚持“思想解放有活力、开放意识有活力、战略落实有活力”,全力推进“项目落地年”,奋力走在前列、进位争先。

对标先进,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青岛这些区市、部门这样做

5月7日,北航青岛国际科教新城一期项目二标段图书馆主体结构完成封顶。

坚持“四个聚焦”,全力推动“项目落地年”走深走实。聚焦“五张清单”抓落实,围绕“五张清单”进行月通报、双月核查,持续跟踪问效。加速推进奇瑞汽车基地、北汽整车等大项目建设,迅速将大项目的增势转化成高质量发展的胜势。聚焦“大项目建设”抓落实,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要求,突出抓好3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加快推进249个省市重点项目、94个重点产业链项目建设,争取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00个以上。聚焦“双招双引”抓落实,围绕13个产业链精准招商,重点以龙头大项目为牵引开展产业链上下游项目追踪,绘制产业链图谱,提升产业链发展效率。完善市场化招商体系,通过行业商协会开展专业化招商引资。聚焦考核激励抓落实,加强投资领域考核激励,对年度考核居前的区市给予“真金白银”的资金激励,引导全市“大抓项目、抓大项目”。

推动“三个提速”,全力加速新旧动能转换落细落地。围绕提速新经济发展,编制新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导向目录,建立新经济企业库和轻资产项目库,打造一批新经济集聚区。开展创新应用实验室、应用场景实验室认定评审。围绕提速数字经济发展,实施13条产业链数字化诊断改造,开展1000家规上企业数字化评估,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111个新型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围绕提速绿色经济发展,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推动企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出台用能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意见,争取“氢进万家”示范试点城市建设尽快突破。

抓好“三个创新”,全力推动经济运行见行见效。创新调度机制,明确部门稳增长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状,以工程的办法抓经济运行,奋力实现目标任务。实施经济运行计分挂旗制度,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月调度、季通报。创新服务机制,深化“双联一扶一提升”,加强重点企业走访,及时解决“四上”企业、“准四上”企业、重点项目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创新政策供给,落实好国家和省出台的新一轮减税降费措施,出台新一轮“六稳”“六保”政策清单,为降本增效、扩大内需等提供政策助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光)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推进“五大工程”

夯实“青岛制造”

借鉴蓉深两市产业发展经验,围绕“项目落地年”工作部署,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进一步强化持之以恒“转作风”的韧劲、厚植久久为功“创一流”的拼劲、鼓足争先进位“当排头”的冲劲,立足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持续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全力推进“倍增、锻链、育苗、兴业、聚合”五大工程,为“青岛制造”跨越赶超夯实产业基础,释放内生潜能。

突出大企业引领,实施“倍增工程”。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垂直整合与横向拓展,强化上下游资源链接和供应配套,重点推动实施海尔“四年5000亿”发展规划、海信“五年3000亿”倍增计划、青啤“110亿打造11个重点项目”计划,因地制宜支持各区市遴选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倍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分层次培育千亿、百亿、十亿级企业集团。

突出集群化提升,实施“锻链工程”。深化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创建,年内各集聚区主导产业集聚度达到70%左右。构建全产业链推进工作机制,分类实施“强链”“建链”“稳链”工程。抓项目、强龙头、壮链条,重点引进一批投资额3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紧扣项目落地、投资、产出等关键环节,对195个入库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围绕海洋经济、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重点方向,打造全国一流产业集群。

突出梯次化培育,实施“育苗工程”。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实现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创新、生态创新、共享创新”融通发展。全面深化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推动制造业“新金花”培育企业达到30家,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5家以上,打造“青岛金花”新簇群;分行业培育500家“小升规”潜力企业,力争300家企业升规纳统,稳定工业运行基本盘。

突出新动能支撑,实施“兴业工程”。瞄准半导体、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突破方向,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实施1500项技术创新重点项目,推动200个以上技改项目竣工,持续加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首购首用”支持力度,争创一批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助推全年半导体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0%以上、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增幅高于工业总产值增幅5个百分点以上、新材料产业产值增幅10%左右。

突出数字化转型,实施“聚合工程”。依托首批遴选的14个工业和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集聚高端产业、创新和生态要素,发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软件名城等国家试点示范优势,引领创建工业互联网国家示范区,加快壮大卡奥斯和33个垂直平台,持续推进“工赋青岛”“千员万企”行动,聚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引领“青岛制造”向“青岛智造”蝶变升级,力促“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双向突破,释放叠加聚合倍增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