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2022  青岛  文创  建筑  2023  文化产业  /峰会/  /佟涛/

从雕花到捏面人 兵哥哥变身"手办"大师

从雕花到捏面人 兵哥哥变身"手办"大师

随着二次元文化的兴起,“手办”逐渐在年轻人中风靡。其实早在千年之前,中国就有了自己的“手办”——面塑。

面塑,俗称面花、花糕、捏面人,是源于山东、山西、北京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手工艺人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从新疆土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面制人俑和小猪来推断,距今至少已有1300多年,可谓渊远流长。

传统面塑通常以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为题材。小时候逢年过节赶大集,捏面人的老师傅摊前总是围着一群看入迷的小朋友,老师傅一双巧手,几下功夫就能捏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猪八戒,孩子们挥舞着面人、演起话本里的故事,能为此快乐好几天。

从雕花到捏面人 兵哥哥变身"手办"大师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们的童年越来越丰富多彩,挑担提盒、走街串巷的老师傅不见了踪影,面塑这门古老的手艺如今也成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其被大众喜爱、更贴近生活,面塑传承人们也开始尝试更丰富的题材,青岛就有一位擅长做人物肖像的面塑大师,他曾在劈柴院摆摊卖艺,30分钟就能根据真人或照片捏出一个惟妙惟肖的真人面塑,他就是中国软陶面塑非遗文化传承人李成才。

从雕花到捏面人 兵哥哥变身"手办"大师
 

一切,源于一口改变命运的红烧肉

在市南区枣庄路上的一居民区内,我们见到了李成才。这里既是他的工作室,也是他的家。入户的铁门上,挂着“光荣之家”的牌子,这是属于军人的殊荣。李成才说,自己当过5年兵,能有今天,源于军旅生涯的奇遇。

98年,初中毕业的李成才离开东北老家志愿参军,成了一名炮兵班的装填手。“我们连长可能看出我没啥潜力,就让我举举炮弹锻炼身体。”李成才说,自己身高不行、有点瘦小,跑也跑不快,各方面都不突出,唯一的特长是有点蛮力、能吃苦。到了部队后,弱小但能吃的他被炊事班的手艺折服,特别是炊事班长做的红烧肉令他拍案叫绝,“太香了,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红烧肉”,以至于他总想去炊事班偷师。后来连里有个下炊事班的名额,他就如愿到了炊事班,一步步成长为炊事班班长,之后还签了士官。

李成才说,部队里有进修厨师的机会,经过系统的培训,他发现比起炒菜,自己更喜欢雕花、做造型,后来能成为食品雕刻师和面塑艺人也与这段部队生活经历密不可分。

从雕花到捏面人 兵哥哥变身"手办"大师

不爱炒菜爱雕花 贵人相助成了食品雕刻师

退伍后,李成才回到老家,想继续从事厨子的工作,所以到当地的厨师学校进修。学校里的同学都在钻研菜品、苦练厨艺,只有他沉迷于刻萝卜花、捏面人而不可自拔。结果最后炒菜的本领没提升,雕花的水平突飞猛进。

“当年我们那里还没有食品雕刻师这个职业,雕花属于切墩打荷的活儿,给厨师打下手,工资很低。”李成才说,自己的第一份厨师工作只做了十来天,饭店就关门了。后来是厨师学校教食品雕刻的老师惜才,给他推荐了一份酒店凉菜大厨的工作。“当时其实只有一个名额,要求是既会雕花又要会做凉菜,结果我跟另一位应聘的师傅,一个只会雕花,一个只会做凉菜,而且都还做的不错,所以就把我们俩都留下了。”从那之后,他就成为了一名专职食品雕刻师,也是当地唯一一个专门做雕花的厨子,这段奇遇让他跳过了当小工的阶段,直接拿到了大师傅的工资。

后来,随着到全国各地参加雕花比赛,让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决意到大连、北京等大城市进一步深造,不仅学雕花、学面塑、学软陶,还跟随中央美院人物结构造型老师冯伟、中国著名雕塑艺术大师魏君丽、中国肖像漫画大师李坤等学习了人物写生、雕塑的专业知识。“艺术其实是相通的,如果不懂这些专业知识,做的东西就缺少艺术性,不会有太高的造诣。”李成才说,学艺过程中老师们给了他很多帮助和鼓励,由于自己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艺术相关的知识基本是从零开始的,结果老师们不仅细心地给他补了课,还鼓励他去考中央美院。

日积月累,孜孜不倦地充电学习改变了李成才的创作风格,让他对艺术有了更高的追求,也让他再次偏离本职轨道,由一个食品雕刻师逐渐成为一个爱捏真人塑像的面塑艺人。“当时我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所以就拿同事练手,我给他们每人捏了一个真人面塑,酒店好几十个同事人手一个。”除了捏同事,他还捏家人、捏自己,本着“万物皆可捏”的原则,不断练习、成长,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写实派人物雕塑风格。

从雕花到捏面人 兵哥哥变身"手办"大师

李成才为父母做的塑像。

从雕花到捏面人 兵哥哥变身"手办"大师

根据客户照片制作的一家三口软陶塑像。

劈柴院摆摊半年 才接到第一笔生意

2010年前后,李成才在北京学习时,看到王府井大街上捏面人的手艺人捏一个真人塑像能赚两三百元,顶他一天的工资。他当时就不想上班了,想效仿师傅们,辞职专门捏面人。

“家里人倒不反对,但是生活压力比较大,我得赚钱养家,所以没有贸然尝试。”李成才说,直到2012年,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份新工作,说青岛这边急需个食品雕刻师,工资很高。当时他在北京学软陶,学费、房租等开销让他捉襟见肘,他想着先干两个月,赚点钱再回北京接着学习。

“这是我第一次来青岛,也没亲戚和朋友,没想到就这么留下来了,大概就是有缘分吧。”来到青岛后,李成才觉得青岛是个旅游城市,消费水平也不错,在景区捏真人面塑应该能成,生活条件也比在北京住地下室要好太多,所以决定在青岛试试,遂在劈柴院支了个一米的小摊位,虽然风吹日晒,但胜在便宜,一年只要4000元租金。结果吃了初来乍到不了解行情的亏,摊子刚支开,游客就没了,将近半年一笔生意都没有。

“我是11月开张的,刚好过了旅游旺季。我刚来哪懂这个啊,就特别绝望,后来临近的商户告诉我,撑到明年五一就好了。”交了一年的租金,他不甘心就这么放弃,所以期间他不仅做面塑,还批发点别的小商品卖。“当时真的要熬不下去了,我想着撑到五一,还不行我就打包铺盖卷,带着媳妇儿子回老家种地了,彻底绝了自己的念想。”

到了来年四月,劈柴院的游客逐渐多了起来,他终于接到了第一笔真人面塑的生意,200块钱,他一开始激动地手都有点抖,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塑像。“那不是200块钱,那是人生的希望啊,让我可以再坚持下去。”李成才说,后来游客多起来了,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到了十月的时候,有人来询问能不能跟着学艺。

他想着正好马上又是淡季了,教教学生也不错,就开始在家里教学。最早的那期只有3个学生,他们挤在连厨房带卧室只有二三十平的小屋里做面人。后来随着学生越来越多,他在栈桥附近租了个100多平的房子。再到后来他买下了现在的房子,决定在青岛定居。现在他基本以授课为主,也会在网上接单做些定制的面塑和软陶人物塑像。此外,他还积极参与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投身于非遗文化的宣传之中。

从雕花到捏面人 兵哥哥变身"手办"大师

他给学生做的塑像。

从雕花到捏面人 兵哥哥变身"手办"大师

一面墙上贴满了学生与作品的照片。

贴近生活 让传统技艺绽放新活力

那么,如果是脸盲的话,是不是就与做人物雕像无缘了?李成才说自己一开始也有点脸盲,经过学习和练习,现在一眼就能记住人脸的特征。“一开始就是你知道两个人不像,但说不出来哪里不一样,就拿两张人物照片一点点比对找差异,观察力是练出来的。”

抓特征非常重要。李成才说,像不像就看最初开脸的几分钟。其实人物塑像并不是完全还原的,很难做到一模一样,现在做的人物塑像为了让人看起来比较可爱,基本都是三头身或四头身的大头娃娃。所以主要看神韵,神似比形似更重要。不仅仅是五官比例、如何组合的问题,人的性格也很重要,有的人开朗,有的人内敛,这些都将影响最终的呈现效果。“如果抓不住这个人的神韵,那花再多时间、做的再精细,别人也会觉得不像。只有形似而无神韵的作品会很呆板。”

从雕花到捏面人 兵哥哥变身"手办"大师

李成才回忆儿时打疫苗的场景,制作的塑像作品。

李成才觉得这是做人物塑像最难的地方,也是最有趣之处。“我原来雕龙雕凤只是复制模板,而做人物塑像,每个人都不一样,更具有挑战性。”

从早期的四大名著人物形象到近期的捉迷藏、扭秧歌等作品,能看出,李成才越来越重视细节的刻画,脸上的皱纹、面部肌肉的凹凸、衣饰的纹理都越来越精细,让塑像有了生命,仿佛下一秒就要舞动起来。

“现在没有生活压力了,我想做些更具艺术性的作品。选择一些贴近生活、大家熟悉的题材,在传统风味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不仅是像,更多的是有趣,能给大家带来欢乐。”他认为,非遗不能一味地守旧,只有迎合时代,抓住年轻人的喜好进行创新,才能让老手艺走得更远。

从雕花到捏面人 兵哥哥变身"手办"大师

最近的作品《捉迷藏》,展现小朋友做游戏的场面,一个小男孩被踩掉了裤子惊慌失措,小伙伴们各个忍俊不禁,却不敢发出笑声。李成才说,这一作品的创意来源于每天在楼下花园看孩子跟伙伴追逐嬉戏,想起自己小时候玩的游戏捉迷藏,构思了这一作品,希望呈现童趣与欢乐。目前尚未完成,他考虑再加几个角色。

从雕花到捏面人 兵哥哥变身"手办"大师

2018年七夕,为参与崂山区民间艺术展,李成才制作的面塑《鹊桥相会》。“鹊桥”是由100多只喜鹊搭建而成,一端是急着飞奔而下的织女,另一端是用扁担挑着孩子向上奔跑的牛郎。李成才告诉记者,这个作品是他和学生花了近一周时间完成的。人物没有花费他太多时间,难的是“搭鹊桥”,仅鹊桥的这一百多只喜鹊,就让他和当时的10位学员一起做了3天。

从雕花到捏面人 兵哥哥变身"手办"大师

每期带学生做一个,逐渐完成的大型面雕。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寓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南方增长天王持剑,代表着道行、品德,乃至学问、智慧、技艺、能力都要增长,包括我们的生活水准也要天天提升;东方持国天王拿琵琶,代表负责任,保家卫国;北方多闻天王持伞,提醒人们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有种种染污,要防范;西方广目天王持舌或龙,代表着变化,表示世间万物都是变化无常的,一定要把他看清楚。李成才为了制作这件作品,翻阅了相关资料多方考证,力求栩栩如生。每一个人物形象和服装设计都不一样,花费时间较久,在工艺上也特别注意精细巧塑。

从雕花到捏面人 兵哥哥变身"手办"大师

从雕花到捏面人 兵哥哥变身"手办"大师

从雕花到捏面人 兵哥哥变身"手办"大师

从雕花到捏面人 兵哥哥变身"手办"大师

他还积极参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2019年曾执导30多名小学生,一同动手制作了长达三米的巨幅面塑作品《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向建国70周年致敬。作品中既有国际会议中心、五月的风、信号山等青岛标志建筑,还有军舰、舰载机和150多位军人,呈现了海面上军舰等待检阅、岸上军人向舰艇上飘扬的国旗行礼的场面。这不仅是传统文化体验,也是爱国主义教育。

从雕花到捏面人 兵哥哥变身"手办"大师

《世界杯运动员》,2018年世界杯期间,上了央视的世界杯球星塑像。

从雕花到捏面人 兵哥哥变身"手办"大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抗疫英雄钟南山、李兰娟。

从雕花到捏面人 兵哥哥变身"手办"大师

从雕花到捏面人 兵哥哥变身"手办"大师

从雕花到捏面人 兵哥哥变身"手办"大师

满满一柜的明星大咖!你能分辨出哪些是面塑、哪些是彩陶作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