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清明节当天3000余人现场祭扫
清明时节,松柏苍翠,花木丛生。今天,来自全市40余家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3000余人在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向烈士默哀、致敬。
社会各界参加祭扫活动。
在象征着革命英烈不朽功绩的“山河魂”烈士群雕前,许多家长带着年幼的孩子献上一朵鲜花;烈士英名碑前,一位年轻的母亲指着烈士的名字向孩子介绍他们的事迹;展馆内,身着校服的学生在陈列烈士遗物的展位前驻足……
从1923年8月青岛第一个党组织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代,23000余名革命志士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慷慨就义,用壮烈的牺牲、凛然的大义传递信仰的力量,在青岛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革命印记。
李春亭烈士后人向烈士献花、鞠躬。
青岛早期党组织负责人、革命烈士李春亭的侄子祖盛祥一行专程从安徽宣城赶来,他和家人在烈士英名碑前找到了伯父的名字。李春亭烈士原名祖晨,1901年出生,就读于厦门大学,1921年投身革命事业,1925年入党,1932年起在青岛工作,1933年在济南牺牲,年仅32岁。祖盛祥望着伯父的名字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您的120岁诞辰,我特地带着儿孙来看您,我的子女都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第三代也继承了您的遗志,一个已经参军入伍,一个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厦门大学……”
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向李春亭烈士后人颁发证书。
“从小听着奶奶讲的伯父的故事、看着伯父寄回来的家书,对他非常崇敬。”祖盛祥说。“伯父一生没有子女,今天带着我的儿孙来到这里祭奠他,也是为了告诉他们,如今的生活正是当时千千万万革命英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革命烈士理想中的生活,如今已经全部实现,甚至更加美好。”
祖盛祥的孙子祖鸿远是一名现役军人,虽然是第一次来到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但他也是听着李春亭烈士的故事长大的。他说:“爷爷讲的故事中,革命英烈选择将自己献给了国家,所以在选择志愿的时候,我也立志要考军校,成为一名军人。虽然在和平年代,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很难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也想像革命英烈一样,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为了表达对祖辈的崇敬和对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的感谢,祖盛祥还向纪念馆赠送了《祖晨烈士纪念文集》和其他文史资料。“希望他们的故事有更多的人听到。”祖盛祥说。
陆松轩烈士的儿媳杨桂珍带着13岁的小孙女陆婉禛前来祭扫。“公公是1952年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公公的故事我时常听先生讲,也时常讲给小孙女听,带着孙女来,就是想让她记住太爷爷是怎样的牺牲的,记住革命英烈为国捐躯的事迹和精神。”
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向牺牲的公安民警敬献鲜花。
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长杨波介绍,4日上午,纪念馆也组织工作人员到烈士英名碑和三位长眠于此的公安民警墓碑前向烈士献花,这既是替不能来青祭扫的烈士家属祭拜亲人,也是向千千万万为青岛革命事业做出贡献的英雄烈士寄托哀思,表达缅怀之情。
烈士英名碑前摆满了市民敬献的鲜花。
青岛科技大学组织一批少数民族学生和军事爱好者协会成员来到现场祭扫。维吾尔族学生热里妲·阿曼表示,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同学们到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革命英烈,作为少数民族学生,更要从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积极向上,为做好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青岛科技大学军事爱好者协会成员、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宋正鑫说:“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瞻仰纪念革命英烈了,革命烈士的事迹看起来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每当想起革命英烈为祖国和平贡献出生命,就更加坚定了我努力提升自己投身建设祖国伟大事业的信心和决心。作为一名军事爱好者,我也想成为一名军队文职人员,用我的专业知识报效祖国。”
烈士虽然已经逝去,但他们的事迹仍在代代相传,他们身上的红色基因也早已在一朵朵鲜花、一次次纪念中融入了青岛市民的精神血脉,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将在青岛这座写满英雄足迹的城市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