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2022  青岛  文创  建筑  2023  文化产业  /峰会/  /佟涛/

青岛再添“城市客厅” 市博物馆扩建工程正式启动

到2023年,青岛市博物馆将变成什么模样?青岛人终于可以期待了! 12月29日,青岛市博物馆扩建工程奠基仪式在崂山区梅岭东路51号的青岛市博物馆举行,标志着逾8万平方米的新博物馆建设工程正式启动。扩建之后的博物馆建筑规模在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名将从第12位跃升至第2位,预计2023年完工。

观展休闲社交的城市客厅

长久以来,博物馆一直被业界视作城市之心,是人们了解城市过往、面向未来感知城市脉动的起点。青岛需要怎样的城市之心?赶在2020年年末重启的青岛市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给予了一个破题式的回应——

“浪涌石开,时空留痕”,这是市博物馆改扩建项目设计方案的外观概念。依托这一概念,未来的青岛市博物馆无疑将凭借宏大的山海气象,成为城市东部崭新的地标式建筑。

这一次,改扩建后的博物馆总体建筑规模将达到8万平方米,陈列展览规模的扩大,会使日常展出的藏品数量达到7500件到10500件,对于受制于展陈空间而湮没于库房角落的20余万件宝贝,特别是万件珍贵文物而言,是最直接的利好消息。然而真正的利好并不止于硬件设施和空间容量的扩充,而是由此带来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级提升的新机遇。

作为社会公共机构,一座城市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始终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而不断发生改变,短短20年间,博物馆的功能定义已由最初的文物保藏、展示与研究机构,拓展到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体验的综合体,并且还在不断拓展之中。

“未来的青岛市博物馆绝不只是一处依托外观的光鲜靓丽来成就的新地标,更应致力于真正成为市民文化休闲和社交活动的新选择。 ”市博物馆馆长邱玉胜为未来的博物馆提出新的目标定位:连接历史、当下和未来的“城市客厅”。邱玉胜认为,未来随着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改善,人们到博物馆就不仅仅是参观展览、参加体验活动,而是把这里看作是城市文化休闲生活的新选择,从事社交活动的客厅式目的地。博物馆的服务能级就应体现在为不同群体提供分众化的产品服务上。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正与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相契合:多元和包容。

在线智能交互的智慧文博

2020年,突然暴发的新冠疫情彻底改变了青岛人的文艺生活,一场从生活方式到行业发展模式的集中重塑正在展开,传统的博物馆也迎来新开端:开始聚力开辟数字化服务新阵地,市博物馆“网游青博”的云端服务品牌应运而生。

网上展览馆通过VR全景虚拟展厅、文物三维数据“把玩”、微展览、策展人视频解读等形式,把博物馆的展陈精华精心搬到了观众面前;数字藏品馆的威力更大,博物馆近几年的数字博物馆项目成果,将馆内包括瓷器、铜器、珐琅、货币在内的首批十类840余件珍贵文物在线高清无死角呈现,提供了掌上欣赏典藏宝贝的新渠道;利用馆藏数字化成果和信息技术优势开启的在线虚拟游赏,与线下实体展形成交互……

伴随博物馆扩建工程的开启,市博物馆在线上线下融合的变局中也将重新规划未来格局。邱馆长告诉记者,在线、智能、交互,正在成为未来博物馆的关键词,而一切新场景、新玩法背后,都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撑。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市博物馆已拟定三项发展规划,一是以“研究型博物馆”为建设目标,夯实发展根基;二是牵头建立“青岛市博物馆联盟”,凝聚合力,共谋发展;三是结合新馆建设,继续探索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博物馆的数字化服务创新路径,将数字馆建设纳入新的展陈体系规划。邱玉胜表示,智慧文博的新未来已近在眼前,青岛市博物馆的智慧未来业已展开预演,扩建后的新博物馆将给予未来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