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2022  青岛  文创  建筑  2023  文化产业  /峰会/  /佟涛/

一场灯光秀带旺青岛老城区 中山路周边经济复苏

一场灯光秀带旺青岛老城区 中山路周边经济复苏 最近几日,要说岛城市民朋友圈里最火的,那要数圣弥厄尔大教堂的灯光秀了。作为青岛创新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圣弥厄尔大教堂的点亮瞬间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青岛创新节之Light it up“点亮青岛”活动点亮了老青岛人埋藏心底的回忆,契合着人们对老城区复兴的期望,大教堂也瞬间成为网红打卡地,在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的同时,也带动了大教堂周边的经济复苏。就如同一位从事文化产业的阿姨所说,大教堂的点亮,点亮的不只是一栋老建筑,而是他们心里多年的愿望。

市民:点亮心中多年的愿望

夜幕降临,海风徐徐。11月2日晚,青岛天气寒冷,但凛冽的海风也阻挡不了市民们观看天主大教堂的热情。晚6点,大教堂广场上已是人头攒动,每个人都拿出手机对着教堂的光影拍摄,人群中有抱着孩子的家长,有穿着校服的学生,还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每个人都凝神屏气,静观大教堂的华丽蜕变。

广场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单阿姨今年83岁,在女儿的带领下专门从市北赶来,为了能长时间观看灯光秀,她还专门带了便携椅子,坐在椅子上撑着拐杖,戴着围巾帽子,静静地观看大教堂上光影的变化。单女士告诉记者,她是老青岛人,以前就住在这附近,后来搬到市北,但对这里深厚的感情始终不变,“在以前的印象里,大教堂比较庄重,现在更有特色,没想到大教堂还能这么呈现出来,很神奇。”单女士说。

在大教堂五彩斑斓的灯光下,一对新人正在拍婚纱照,女主人曹莎告诉记者,他们前一天从济南赶来青岛拍婚纱照,在结束拍摄时,摄影师告诉她这里有灯光秀,他们就迫不及待赶来了,虽然当晚寒风凛冽,一对新人衣衫单薄,但为了能留下美好的回忆,他们一直坚持着。“真是童话般的夜晚啊,虽然很冷,但能将如此震撼的场景留在我们的婚纱照里,一切都是值得的。”曹莎披着棉衣说。

“之前周边的很多建筑物都被点亮了,但唯独大教堂没有,让我们老青岛人很遗憾,这次大教堂的点亮,点亮的不只是一栋老建筑,而是我们心里多年的愿望。”现场一位从事文化产业的老青岛人不无感慨地说。

对于老青岛人来说,大教堂承载着他们对老城区美好的回忆,而对于新青岛人来说,这里是这座城市极具韵味的文化地标。王琨是一名90后,来青岛近十年,就如他所说,自己不是青岛人胜似青岛人。“作为一个新青岛人,看到教堂被点亮的那一刻,我内心无比的激动。”王琨告诉说,这两天他一直在发与点亮青岛相关的朋友圈,就是想让全国的朋友都能看到我们青岛通过科技+艺术的创新手段为城市增光添彩。在这期间,他拍摄的视频也被各大媒体转载,“这算是为宣传青岛贡献了自己的绵薄力量,我一直坚信,你对这座城市的爱有多深,他对你的回馈就有多满。”王琨说。

有商家营业额是平时的1.7倍

大教堂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的同时,也带动着中山路周边经济的复苏,中山路“夜经济”也成为拉动周边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极。

夜幕降临,天主教堂前的每个摊位上都挂上了绚烂的小彩灯,与灯光秀相呼应,点点光辉中映照着老城的夜。一家经营文创饰品的摊主告诉记者,前来看灯光秀的市民和游客都成了她的客户,灯光秀表演为她的摊位带来了火爆的生意。仅三天的时间,夜间的营业额已超越国庆黄金周的总营业额。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及一笔笔到账的生意,令摊主张女士欣喜不已。

同样感到欣喜的,还有周边的餐饮商户。在灯光秀表演的这几天里,“正新鸡排”的两名工作人员常常忙到深夜。“生意太火爆了,从下午5点开始一直到晚上10点半,订单源源不断。”商户尹先生告诉记者,火爆的生意带来了营业额的直线上升,与疫情前的旅游旺季营业额几乎持平。

位于中山路上的“鹿角巷”奶茶店也在此期间赚得“盆满钵满”。商户刘女士对记者说,以往,夜晚奶茶的订单相对于下午时段会少许多,晚上8点后的订单几乎就很少了。然而,在灯光秀表演的这几天里,该店铺在夜间的奶茶销量一路看涨。“按照惯例,我们晚上8点半就打烊了。如今,晚上的奶茶销量上升,店铺也因此延迟到9点才关门。”

文创产品集合店“青岛印象”的店主告诉记者,从灯光秀表演的第二天开始,店铺的营业额出现了翻番的好成绩。她对记者说,晚上来看灯光秀的市民多以年轻人、带孩子的家长、外地游客居多。这些消费群体直接带动了店铺里玩具、明信片、带有“老青岛”元素的文创产品的销量,粗略统计来看,营业额是平时的1.7倍左右。

如今,“夜经济”已成为青岛稳经济、促消费,提升城市能级、激发经济活力的重要抓手,灯光秀也为西部老城区的发展提供了新引擎。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青岛创新节“点亮青岛”活动,就是想通过“科技+艺术”的形式,让青岛市民感受到老城区增添了新魅力,通过科技手段激活城市创新之光,通过新地标的打造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从而成为青岛夜经济的启动键。

半个月的工期用24小时完成

能带来如此火爆的效果其实是主创团队没有想到的。

谢中宝是此次为大教堂提供硬体设备搭建的负责人,“我们从接到通知到设计再到搭建只用了24小时,但是如此大工作量的活动,正常需要至少半个月的,并且需要提前5天搭建,所以这次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极大的考验。”谢中宝说,但从效果看,他们所有的熬夜加班都是值得的。

谢中宝来青岛已经21年,毕业后就从事光影工作的他,在2010年创业时,毫不犹豫选择了老本行,“光影对我来说是魔幻的,每一次舞台的呈现都是全新的,就像自己孕育的新生命,在揭开面纱的那一刻她就降临到人世间。”谢中宝说。

凭借着对光影虔诚的热爱,经过多年的发展,茂唐文化团队已成为业内的佼佼者,“我们一共有三个股东都是对技术有着执着追求的人,成立之初我们的目标是5年在业内被提及时都能竖起大拇指点赞,没想到不到两年时间就实现了。”谢中宝的团队从最初的10几人发展到60多人,在核心技术人员零辞职的状况下,茂唐文化团队有着非常稳定而顶尖的设计团队,承担过即墨古城墙体秀、红树林光影秀,各种大型音乐节和演唱会等等高质量活动,“这也是我们能承接各种高难度活动的底气。”谢中宝说。

说到技术,谢中宝介绍,能带来如此清晰效果还得益于他们从比利时进口的32000流明的激光投影仪,这个投影仪就像汽车领域的劳斯莱斯。现场共使用了12台激光投影仪,每台投影仪投出大教堂不同位置的画面,通过6台服务器拼接合成,融合出来就是市民看到的五彩斑斓的画面。

“首先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大教堂的尺寸,三维设计师会建立一个1:1的三维立体模型,然后设计制作投到大教堂上的画面和视频,他们就像画家一样,根据大教堂的底蕴、以及童话城堡点亮夜空的主题,画出色彩不同的大教堂。

但如何能做到分毫不差地投影到大教堂上呢,谢中宝说,这是他们技术中的关键,“首先,我们用密密麻麻的网格线投影到大教堂上,然后根据大教堂的轮廓、细节一点点调动网格线,大到整体轮廓,小到窗棂窗花、凸起凹陷,都能清晰呈现。

“如大教堂的屋顶,就是通过将右上角的两三个网格线收掉形成一个斜面,来呈现出屋檐斜角的效果。”谢中宝说,最麻烦的地方是顶端的两个十字架,要通过一点一点的收进、放出、左右调动才调出分毫不差的十字架图形。“设计师就像雕塑师,我们通过将多余的线条一点点剥离,最终雕刻出我们心目中的作品。”谢中宝说。

通过前期的画面设计、3D建模、网格线定格等准备,最后将这些元素通过12台高配激光投影仪投射到大教堂上,投射出12种彩色图案,以波普艺术的强烈色彩,呈现出了观众所看到的五彩斑斓、如梦似幻的圣弥厄尔大教堂。

“希望能通过这次光影盛宴,将老城区逐渐带回人们的视线内,也弥补我内心老城区被人们遗忘的遗憾。”谢中宝感慨地说。

有市民希望灯光秀持续“亮”下去

经营了37年的无名小吃承载了每个老青岛的回忆,在这几日也迎来了难得一见的火爆场面,店主刘女士今年65岁,一直坚守着店铺,“没想到能这么火爆,中山路这十几年从来不堵车,现在居然都堵车,听客人说都找不到停车位,真是难以想象。”刘女士说。

之所以一直坚守,刘女士说一方面出于对老城区的感情,另一方面有很多原来住在附近的老街坊都很怀念她家的老味道,虽然邻居们都搬到了李沧、城阳、崂山等地,但还是会时不时开车来吃饭,“这几天,老街坊们为了看灯光秀都纷纷提前和我预约。”刘女士说。

刘女士告诉记者,如果要用一个符号定义圣弥厄尔大教堂,那在她心里,它是一个声音,“每周日的敲钟声从小伴着我长大,常年萦绕耳边的钟声就像老朋友一样,没想到这个‘老朋友’居然能给我们带来这么火爆的生意。”刘女士说,政府组织的这次活动太有意义了,“真是做到了我们老百姓的心坎上,就应该多举办一些这种活动,带动我们这些依然坚守在中山路上老店的复苏,也希望灯光秀能作为常态化活动一直办下去,这既是城市新地标的打造,也能带动周边经济,让老城焕发新的生机。”。

据悉,一直到11月8日,每晚6点到10点,“科技+艺术”的天主教堂灯光秀将持续上演,为岛城市民带来视觉盛宴。(记者王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