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2022  青岛  文创  建筑  2023  文化产业  /峰会/  /佟涛/

影院复工满月日渐焕发活力 青岛铁杆影迷不到30天看20多部

影院复工满月日渐焕发活力 17日全国单日票房破7500万创下新高

影院复工满月

[探访]

7月20日全国影院复工,到8月19日,正好是“满月”。曾经色彩斑斓的光影世界正在慢慢复苏,整个影视行业也伴随着影院的逐步开放而日渐焕发活力。 8月17日,全国影院单日票房7598万元,创影院复工以来单日票房新高。数据越来越好,但多数行业中人对此有着清醒的认知:影院从停工歇业到元气满满,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信心,以及全行业的共同努力。疫情期间,全国数百家影院关门,不少影院经理失业、辞职,但也有很多人选择坚守,通过做微商,摆摊贩卖衍生品,甚至接单跑滴滴快车等各种方式,度过黑暗时刻。昨天,记者采访影院经理、电影宣传工作者、影迷,试图从他们的角度回顾过去展望明天:曾经美好的昔日重来并不会太久,因为热爱仍在,不曾远离。

今年十一,一起把“年”补上吧

接近影院复工一个月的关口,好消息不断。首先是影院观众人数的限额从30%上调至50%,超过两小时时长的影片放映时间不再安排中场暂停。市场的反应立竿见影。8月17日,据猫眼票房数据,全国票房破7500万,创影院复工以来单日票房新高,其中仅《八佰》就产出票房5069万,是复工以来单片单日的最高票房。除了媒体报道,记者的朋友圈里,也可以看到很多业内人士在用各种方式传递着各种好消息。电影产业的复苏从来都不是某一个环节的发力,而是整个产业链上中下游的齐心协力。

紧接着,《姜子牙》《夺冠》《我和我的家乡》等曾被寄予厚望的“头部”影片先后宣布国庆档期上映——很显然,国产影片《八佰》提振的影市信心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更为积极的信号。

综观影院复工一个月来的放映片单,鲜有新片上映,更多的出品方选择了观望——对于动辄就是几亿元投资的项目而言,出品方以谨小慎微的姿态保守应对,也是不得已之举。

但,总有人愿意为这个行业带来“一束光”。

横空出世的《八佰》就是影院复工以来为影市注入的一针强心剂。8月14日点映首日,《八佰》即以3.2%的排片揽获近1500万的票房,豆瓣评分8.1的好口碑也在助力着它的票房继续飙升,对此,导演冯小刚也不吝赞美:“《八佰》会有井喷式的观影和票房,当全世界的影院都处在艰难时期,这部电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会让世界电影人振奋。 ”

观影需求的扩大,以及政策性的利好消息,让即将到来的国庆档有望迎来影院复工后一个真正的观影高峰:《姜子牙》曾被视为春节档的“黑马”之一,票房成绩有望突破10亿元;同样因为疫情原因退出春节档的《夺冠》也因为国民题材而备受关注……随着多部2020年原春节档影片的回归,一个月后的国庆档必将迎来今年的观影高峰,正如网友们期待的那样:今年十一,一起把“年”补上吧!

从零重启影院“加速”不惜油

“影院复工,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一键热启动,不论是影院,还是电影行业,恢复到停工之前的状态,恐怕还需要一段更难熬的时间。”年纪轻轻的Lily在2019年4月份竞聘上岗,成为了岛城一家影院的经理,却万万没想到在新职业生涯第一年的贺岁档,迎来了生死挑战——涉足电影放映行业已有近十年的时间,受疫情影响而停工大半年却是从未遇到过的状况。

“如同居家过日子一样,影院只要开门就是房租、物业、水电和工资”,lily坦言,盼啊盼啊,盼了大半年终于迎来了影院复工的好消息,但是复工之后的影院日子并不那么好过。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都有这样的共识,“停业,影院没有收入,可以申请减免房租、物业费,可以通过员工轮班降低人力成本的支出,空调、照明等能源消耗也几乎为零,但是恢复营业后,该付的钱一分都不能少,在成本成倍增加的同时,受制于上座率30%的硬杠杠,几乎所有的电影院都会面临着开门就赔本的尴尬局面。 ”

lily任职的这家影院,在青岛属于中等规模的影院,目前复工的这一个月,实行的是工作日半天放映,周末全天排片,“这也是根据上档影片和观众数量进行调整后的一个结果”,lily透露,目前影城周一到周五的单日排片量在20至24场之间,比起去年同期忙时每天45至50场的排片计划,场次减少了一半。截至8月中旬,lily所在的影院月票房收入只有8.6万元,相较于去年同期8月份181万的收入,差距甚大。

对此,lily在复工之时就做足了心理准备。她坦言,开门要赔钱,甚至可能比完全停工赔的还要多,但是不开门,影迷们的观影情怀又该何处安放呢? “从这一个月来看,走进影院的影迷越来越多,票房逐渐增长,这是最让人欣慰的。其实,任何一位从事电影行业的工作者,可能都有一种职场情怀吧,如果只想着一开门就盈利,那么从零重启的这个阶段的工作又要谁来做呢?这就好像开车,即便要达到时速120公里,也需要从零起步,慢慢递增,而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行进过程中的踩油门。 ”

即使戴着口罩也无法阻挡观影需求

对于电影产业而言,电影院是直面受众的最末端,它既是光影故事的放映场所,也是电影价值的兑现处。它的兴衰,直接影响着上游的制片公司和中游的发行公司——所谓的电影产业化,一定伴随着资金链闭环的合理分配。相较于影院复工一个月来的缓慢复苏,回溯这条产业链条上的中上游似乎仍在坚守、观望。

从电影记者转型电影宣发公司负责人,小宇的公司也有一部作品加入了今年的贺岁档,“已经定档了,各种宣发产品设计制作,宣传发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就差临门一脚了,突生变故打乱了所有的工作计划,前期投入的资金一直收不回来。 ”有些同行减薪,有的不得不遣散部分员工,要说人心不慌是假的。面对着如此漫长的停工期,小宇也在调整着自己的心态,“毕竟这也是不可抗力,影院不营业,我们自然无法开工,现在影院复工了,我们还需时间观望。 ”

小宇坦言,作为一名电影从业者,无比期待影院的复工重启,而真正给到他坚守勇气的,则是影迷们的热爱。 “今年7月份,我去参加了上海电影节,也正是在电影节期间,去看了影院复工后的第一部电影。真的是非常非常激动。 ”激动于电影业的复工重启信号,也激动于影迷们对这片光影世界的追捧和热爱,小宇说,作为国内唯一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电影节的竞赛单元集合了无数国内外的新作佳片,虽然因为疫情暂停了评选颁奖,但是线下的影片展映环节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所有展映影片,开票一早全部售罄,甚至比往年还要快,电影节主办方不得不加开了许多呼声很高的影片场次,也是一上线就抢光。 ”那一刻,小宇意识到,影迷们是真的热爱电影,很认真地对待影展,即使戴着口罩也无法阻挡大家的观影需求,这种热爱并不会因为影院停工半年而有所下降。

一如中国电影前进的脚步,不会因为疫情而永远停滞。行业人的坚守和影迷的热爱,是电影产业不断前行的原动力。

本版撰稿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周洁

(编者注:此次采访应受访者要求使用化名。)

一个铁杆影迷的207天

青岛影迷陈璐讲述疫情以来的生活 影院复工不到一月看片20余部

影院复工满月日渐焕发活力 青岛铁杆影迷不到30天看20多部 影院复工满月

[讲述]

影院复工一个月,对于影迷来说,其中的变化,可不仅仅是有了影院可纳客,有了片子可观映,有了心情可抒怀,更重要的是那“如影随行”般的电影日子又回来了。陈璐,作为岛城一名铁杆资深影迷,在这30天里,几乎把这段时间影院上映的新老影片全都看了一个遍,“20多部吧,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在影院里待上8个小时,你说我是报复性消费也好,饥渴式观影也罢,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种心理预热,为重回影院里最为热闹的光影日子做足准备。 ”

1月24日那天起快乐“停业”

对于80后的陈璐而言,从小学时代就已养成的观影习惯已经成为了他日常最为主要的娱乐方式。每一个新年档期,贺岁大片扎堆上映,躲进影院享受或是烧脑,或是爆笑,亦或是温情的观影时光,是他在这个漫长假期里截然不同于其他人走亲访友、把酒言欢的度过方式之一。

今年也不例外,陈璐早早就买好了多部贺岁大片的预售票,甚至还排出了自己的观影日程表——根据这些影片的上映时间,自己的喜爱指数,以及不同影院距离自家的远近,做好规划,一网打尽。可是如此美妙的观影时光并没有如期而至,“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个时间节点,1月24日,大年三十那天,岛城各大影院正式停业,整个春节假期的快乐似乎也停业了。 ”

其实早在岛城各大影院发出停业通知之前,陈璐就已有了心理准备,“当时在家里刷手机,看到了影迷群中转发的一条消息,《姜子牙》宣布撤档,这是春节档期间最早宣布撤档的影片,之后 《夺冠》《唐人街探案》等大热影片陆续撤档,好看的片子都不上了,影院停业也在情理之中,毕竟生命安全大于一切,只是完全没想到影院这一停业,会有这么长的一段时间。 ”

与满怀期待的购票、抢票过程不同,撤档、退票的后续事宜对于影迷来说,只需一个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原价退票、原路退回,陈璐在他所购票的APP、公众号上逐一发起了退票申请,一两个小时即可收到当初支出的票款,“其实每一次分毫不失的到账提醒,都是一次失望、无奈的累积,当然,也是对影院复工期待的叠加。 ”

177天终于等到影院重开

电影与旅行,是陈璐的两大心头好,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身体与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可是这个春节假期突如其来的疫情把陈璐困住了,“那段时间待在家里,很焦躁,看着喜欢的影片一个一个地下档了,唯一的乐趣就是翻来覆去地去对照日历,如数家珍一般把这些贺岁大片的上映档期再复述一遍,常常会不自觉地来上一句‘今天本来是XX影片上映的时间啊’,说完之后,自己也会哑然失笑。 ”

陈璐也尝试过在家里用各种视频终端看电影,没有新片,就重温老电影,期间,徐峥电影《囧妈》改由线上免费播出,他也在第一时间把这部原本属于贺岁档的影片看完了,“这是完全不同的一种观影体验,拘囿于观影终端的限制,可能只是在看一个故事,特效是感受不到的,大银幕带来的沉浸式体验也是没有的。 ”陈璐坦言,改由线上播出的《囧妈》片中,有一处特效镜头,令他印象深刻,“片中特效呈现的是剧中主人公被一只大白熊围困,按照徐峥的拍片水准,应该不会是五毛特效,但却遭到了群嘲,我想这跟没有大银幕的放映加持有很大的关系。 ”

与他有着同样心情的,还有影迷群里的小伙伴,这帮电影铁粉自发组成了观影团,没有电影的日子,只能在微信群里分享着“道听途说”的有关电影的相关消息,然后,就是长时间的沉默,直至7月16日,国家电影局发布了2020年第1号通知,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以在7月20日起有序恢复开放营业,“熬了177天啊,群里的小伙伴每个人都在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着最浓烈的情绪,‘太好啦!’‘太好啦!’是群里不断闪现的字眼,似乎再没有比这三个字更能表达情绪的话语了。 ”

为看电影安排超长假期

影院复工当天,陈璐自然是影院中的座上客。“复工第一天,上映的是一部文艺片《第一次的离别》,维语对白,很小众,虽然在柏林、东京、香港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无数,但不会是一部票房大卖的商业片,我想,那一天所有走进影院的人不会去挑剔上映的电影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能够走进影院里营造的光影世界。 ”而接下来,为了这一份失而复得的观影体验,陈璐甚至为自己安排了一段超长假期,希望自己有更多的时间摒弃掉职场的焦虑,家务的琐事,安然于蒙太奇的变幻中畅游未知,或是感同身受的世界。

“其实影院复工一个月来,大部分是老片重映,像是《大话西游》《中国合伙人》《羞羞的铁拳》《大鱼海棠》……但是没关系啊,离开影院太长时间了,太渴望回到影院里的那种感觉,看什么片子也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陈璐坦言,影院刚刚复工,加之老片重映,票价比较优惠,同时又有青岛市政府派发的文化惠民消费券,他基本上看了90%的重映片子,“休假那段时间,每天在影院里看两到三部的电影,基本上跟上班8小时也差不多了,这些片子看了很多遍,许多片段、台词耳熟能详,就想再看一遍,也算是为接下来的新片上映做好心理准备。 ”

陈璐所说的心理准备,自然包括影院复工之后的观影新规,“隔座观影,放映厅里不能食用爆米花,不能喝饮料,还得全程戴口罩……说实话,一开始感觉很不适应,特别是没法跟小伙伴们并坐观影,少了许多情绪上的共鸣,尤其是放映结束后,灯亮的那一刻,看到放映厅里略显空荡的坐席,还是感觉有些古怪。 ”

现如今,距离影院复工已有一月,被疫情打乱的电影日子也逐渐恢复到往昔应有的样子,正如陈璐已经慢慢习惯了戴着口罩的观影时光,他更期待着新片扎堆的上映档期,每每令其患上选择困难症的观影时光都是一次快乐的光影体验,在他看来,电影是综合各种消费娱乐方式中最具性价比的一件事情,“比如说聚餐、K歌、玩游戏……电影可能是最优惠,且最具满足感的一种文化消费,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换一个身心的全面放松,并使之影响着你的世界观、人生观。相信随着疫情防控的有力保障,以及大片、新片的排档待映,这份热闹且美妙的电影时光很快就会变得更加充盈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