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上”项目加持!青岛老城区正加速“涅槃之旅”
紧邻胶州湾东岸的青岛老城区正在加速“涅槃之旅”。
继3月28日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建设开工之后,7月11日,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协同区项目开工奠基,绿地海外滩项目、青啤麦芽厂改造一期项目、百洋国际健康城市客厅项目同时启动,总投资过百亿,将释放53.4万平方米产业载体空间,吹响了市北区千亩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的号角,这片区域的未来令人充满期待。
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协同区位于胶州湾东岸,辖区面积27.7平方公里。这个诞生了四方机车厂、海尔、海晶化工、双桃精化等知名企业的青岛工业发源地,创造过辉煌的历史,也经历了转型的阵痛,这片老工业区正在向现代化产业园区华丽转身,在实现“涅槃”的同时,为青岛老城区复兴注入强劲动力。
1
青岛工业发源地
作为全国最早开启工业化进程的城市之一,工业一直是青岛引以为傲的“城市名片”,无论是建国初期纺织工业的“上青天”,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涌现出的“五朵金花”,它们都为“青岛制造”这块金字招牌奠定了坚实基础,引领着这座城市走向繁荣。
云集了众多工业企业的原四方片区,则是青岛工业当之无愧的发源地。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辆火车机车的四方机厂、为青岛赢得“上青天”美誉的绵纺织厂、中国第一个化学染料厂、海尔集团的前身的电冰箱厂……
这里是青岛纺织工业的发源地。原四方区是青岛纺织业发展的摇篮,坐落于四方辖区的国棉一、二、三、四、五厂等纺织企业曾为青岛市赢得“上青天”的美誉。上世纪50年代以来,青岛的纺织工业在全国轻纺工业中一直都处于领先地位,诞生了“郝建秀工作法”“五一织布法”等先进工作法,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里是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的发源地。1952年7月,青岛四方机厂研制出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八一号”。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机车的历史。68年时间过去了,“青岛造”高铁已驶向全世界,轨道交通也成为了支撑青岛城市发展的千亿级产业链。
这里还是青岛化工产业的发源地。位于四流南路66号的海晶化工始建于1947年,建厂时专门为青岛纺织、印染配套生产烧碱,当时名称为青岛第一化工厂,成为了青岛化工产业的发端。在海晶化工的鼎盛时期,员工数量一度超过3000人,一到上下班时间,进出人流蔚为壮观,算是当地的一大盛景。除了海晶化工外,这里还聚集了双桃精化、泰能焦化等化工企业,为青岛化工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里更成为了青岛家电产业的发源地。位于重庆南路上的海尔冰箱厂是如今蜚声海内外的海尔集团发源地。如今,海尔已成为年营业收入突破2600亿元的大型跨国公司。
2
史上最大规模老企业搬迁
2008年是青岛城市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奥帆赛在青岛举办,青岛的城市能级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正是在这一年,青岛开始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位于原四方区的近百家老企业被列入了搬迁名单。青岛开启了一场史上最大规模的老企业搬迁行动,老工业企业云集的原四方区成为搬迁“主战场”。
也许有不舍,也许有遗憾,但无论是对于青岛这座城市,还是这些曾立下赫赫战功的工业企业而言,搬迁是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原四方区不仅云集了大量工业企业,同时聚集了大量居民区。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噪音等造成的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老城区的众多企业有相当一部分有扩能需求,但受限于空间、环保和安全生产等约束,新的产业项目难以铺开,有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也因老城区土地寸土寸金而无力上马,阻滞了经济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发展。
由于工业企业的云集,城市容量已不堪重负,亟待做活存量,释放城市发展空间,以进一步提升完善城市功能。把工业企业迁出主城区,是当时青岛必须要做出的选择。
2014年8月13日,海晶化工旧厂址中最悠久的建筑——综合办公楼成为最后一座被拆除的建筑,这标志着海晶化工老厂区的拆迁工作收尾。
2015年12月2日,双桃精化老厂区生产系统正式全面停产,新厂区选址平度新河工业园。
2018年10月,青啤麦芽厂老厂区拆除,位于平度的新厂建成启用。
截至2018年4月,市北区实施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共有79宗企业土地纳入市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计划,共完成生产搬迁的企业有54家。
土地是承载产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素,老企业的搬迁为拥挤的主城区腾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为城市产业层级的提升提供了可能,也为新旧动能转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引来“金凤凰”
伴随着老企业的搬迁,完成了“腾笼”的原四方区越来越多的“金凤凰”飞了进来。7月11日开工的三个大项目,个个含金量都不低,围绕着人工智能、大健康等新兴产业,为这片区域勾画了美妙的蓝图。
绿地海外滩项目是市北区千亩跨国企业区域总部集聚区启动项目,位于环湾路以西、欢乐滨海城核心区域,一期将建设两栋高100米的塔楼,二期将建设两栋高200米的塔楼。该项目未来将整合绿地集团在人工智能、大健康领域的资源建设国际科创中心,引入绿地旗下铂骊五星级酒店、缤纷城购物中心,打造集办公、商务、商业于一体的环湾地标性建筑。
青啤麦芽厂改造一期项目是市北区千亩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启动项目,紧邻城市快速路及规划地铁5号线,将与国际邮轮港区协同发展,以构建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为引领的产业生态体系为主导,联动周边千亩产业集聚区,打造环湾新门户、市北新地标。未来,这里将建设150米超高层商业建筑,通过汇聚总部经济、人工智能、产业金融、创新孵化等优质产业资源,引入酒店管理品牌,建设优质产业载体等一系列规划,助力千亩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形成城市生态空间丰富、产业规模完善、能满足不同规模企业商务需求的科创办公商务集群。
百洋国际大健康商务客厅项目是市北区千亩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启动项目,是我国首个健康城市综合体的首开区。该项目将着力打造国外健康企业入驻中国市场的第一站,围绕医疗器械、生物诊断、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创新研发及品牌国际合作,为健康科技成长型企业建设创新中心,形成创新企业孵化集群。同时,项目还将打造青岛首个未来医疗场景展示中心,为企业产品价值展示及未来医疗场景体验提供新平台,增强城市健康产业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助力打造新时代健康青岛“城市新名片”。
根据规划,作为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延伸带,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协同区将与港区协同发展,承接港区航运、贸易、金融及上下游产业资源,不断完善产业配套功能,推动胶州湾东岸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存量迭代和增量崛起。
4
老片区需要新打法
虽然是老城区,但却因为大量企业的搬迁,腾挪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又成为了一张“白纸”。这一次,这片开启了青岛百年工业发展历程的区域需要全新的打法。
发展思路的改变就要从招商环节开始。传统的区域发展通常是片区建设完成以后,再启动招商程序,但这样的发展路径在激烈的城市竞争环境下显然已经慢了。
这片区域该怎么干?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强调,要坚持平台思维,充分发挥行业头部大企业、平台公司、商协会、基金等平台在“双招双引”中的作用,组团式开展招商推介,整合优质资源要素。要加强统筹谋划,从顶层设计开始,就把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打通融合起来,同步推进建设和招商。要大力发展医养健康产业,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站在未来看今天。青岛正迎来新一轮开放发展的大势,这一片区的发展更需要与青岛未来的发展相契合。王清宪指出,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围绕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等,积极对接上海现代服务业,加快引进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吸引跨国公司在青设立区域性总部,面向山东半岛乃至山东、黄河流域广阔市场进行战略布局,助力青岛打造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
老城区复兴,关键在产业复兴。相信伴随着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协同区的“腾笼换鸟”,老城区复兴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