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启新,青岛如何以现代服务业护航新未来?
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更开放、更现代、更具活力、更时尚的国际化大都市。
这是青岛百年间未曾改变的梦想。
重启开放的百年大港,金融活力涌动的金家岭,不断释放创新活力的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
这将是青岛打开新未来的“金钥匙”。
从海边渔村到现代化都市,青岛的成长路径从不缺少“转型”的力量。而如今,新的转型已经到来——曾依靠制造业比肩上海、天津的青岛,期待着现代服务业为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崭新的动能。
港口转型里的新开放密码
一百年前,青岛以港口为载体,向世界发出对工业文明的邀请,这背后,是这座初生的城市,对发展的渴望。
自1897年开埠,港口带动了铁路、纺织、商贸、金融等临港产业繁荣发展。20世纪初,馆陶路就集聚了50多家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到了20世纪30年代,这里已经成为青岛的金融经济中心,被称作是“青岛的华尔街”,影响着整个华东地区的经济及沿海地区的出口转口贸易。
这也代表了早期“开放”的内涵:贸易往来。随后,外资银行、企业通过大港到青岛扎根,“开放”又带来了金融产业和新的工商业,这一时期“开放”的内涵被延伸,催促着思想开放。
一百年后,港口以国际邮轮母港区的身份重新出发,向现代服务业发起冲锋,承载起青岛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中心的核心动能。
与此同时,“开放”的变革也如期而至。
今年3月28日,围绕航运、贸易、金融以及邮轮经济,青岛市政府与山东省港口集团签约,总投资100亿元,青岛市市北区携邮轮旅游、金融贸易、智慧创新、商务文化四大产业规划和首批总投资超213.5亿元的14个大项目签约落地国际邮轮母港区,标志着国际邮轮母港区作为青岛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的重要支点,正在加快整合全球优质要素资源,围绕航运做贸易,围绕贸易繁荣金融,建设航运、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创新灯塔。
纵观全球,服务业的发展于城市而言既是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促进其与外界完成人才、创新等要素流动的关键因素。
而这,或许也是青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的核心所在。
“北方陆家嘴”的新经济动能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发展才有活力。”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曾表示,青岛是一个具有深厚金融基因的城市,我们积极推进实施聚集金融资源的“金富”、服务实体经济的“金帆”、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金链”三大行动,计划打造服务于航运贸易的金融中心、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和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
而财富管理,正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30年前的上海,因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叫响上海“金融中心”的名号,如今的青岛,也正在崛起一座金融中心,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着动力。
时间回到2014年,对青岛金融业来说,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就在这一年,经国务院同意,青岛成为我国唯一一个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金家岭金融区作为试验区的核心区,亦承担起探索形成财富管理发展的新模式和新途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富管理体系的重要使命。
也就是从那时起,“南有陆家嘴,北有金家岭”的认知不断被强化。
截至目前,金融区聚集金融机构和类金融企业总数已达1018家,成为其成立五年以来的新节点。青岛启动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以来,作为试点之一的金家岭金融区推进平台链式招商,共落户金融项目116个,注册资本近400亿元。
这1018家金融机构和类金融企业涵盖20余类金融业态。其中,银行机构65家、非银行金融机构8家、保险机构17家、保险中介机构51家、证券机构46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3家、期货机构10家、公募基金5家、商业保理36家、融资租赁45家、要素市场9家。
更重要的是,去年,金家岭迎来了新的“国字号金招牌”,将方向瞄准金融科技中心,再次与黄浦江畔的陆家嘴“不谋而合”。
去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国家六部委批复了全国十个重点城市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工作,其中青岛同北上广等城市一同入选。
而央行行长易纲则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发表演讲,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继续重点建设“五个中心”:金融资产的配置中心、人民币金融资产风险管理中心、金融开放中心、优质营商环境示范中心、金融科技中心。
事实上,早在2018年初,金家岭金融区管理委员会就提出并着手打造了“青岛金融科技中心”。截至目前,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青岛金融科技中心”大厦金融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入住率已经超过90%,入住企业涉及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金融科技技术的行业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实践,其中包括赛迪研究院、能链集团、闪收付等一批金融科技企业。
从目前来看,青岛还将继续加强探索、先行先试,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积极搭建各类平台,用开放的视野、在更大的空间整合资源,推动财富与产业、技术、人才等要素在青岛互动耦合,创造新的组合,实现价值倍增,使财富更好的规避风险、获得收益,以财富之水,助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为国家战略担当、为山东乃至中国北方发展赋能。
自贸区青岛片区创新风起
2019年8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挂牌,重点产业包括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
站在山东省发展全局看,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意味着山东开启了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海洋特色产业等新路径;而对于青岛来说,拥有更多开放机遇的自贸区,或许又是一次支撑青岛实现产业转型的巨大利好。
如果说更好地服务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是自贸区的“使命”,那么创新,就是自贸区完成使命的必要路径。
而创新,恰恰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引擎——“现代服务业,就是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现代服务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基本标志,也是城市产业升级、创新发展和功能提升的重要引擎。”
从这一角度来说,自贸区青岛片区与现代服务业的相遇如同互相契合的齿轮,被寄予厚望。
借助制度体制创新以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探索实施金融创新,出台17条举措进一步优化片区营商环境,自贸区青岛片区迎来一批现代服务业企业、项目落地的同时,更大的创新机遇再次青睐这座年轻的片区。
4月13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管理委员会与海尔数字科技(青岛)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卡奥斯COSMOPlat平台企业公共服务基地,助力企业快速发展,赋能自贸区青岛片区产业结构升级。
依靠海尔卡奥斯这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驻的企业将得到包括定制、销售、研发、采购、生产、物流、产融等全流程多方面支持服务,在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发挥巨大的创新动能。
对青岛而言,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座青春之城中,现代服务业承载着重新出发、建造国际化大都市、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桥头堡的期盼,青岛也正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具活力的新经济与更强劲的创新动能,展现出中国城市在危机与困境中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