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文创  青岛  建筑  /峰会/  文化产业  2022  2023  /佟涛/

各地纷纷推进春日经济——不负好春光 深度游一场

本报记者 张一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5月12日 第 05 版)

如果要评选谁笔下的春天最美,许多人首推朱自清。朱自清在散文《春》中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花满枝头春意闹的盛景。春日的美丽吸引着人们迈出家门,踏春赏花。正因如此,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关于春天的诗句名篇。古人吟诗作对,而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则在体验一种新的季节性消费现象——春日经济。

春日经济包含的不仅有自然气候、优美景色,还有文化习俗、消费需求。将欣赏自然、人文关怀与经济发展融合在一起,春日经济正在焕发别样的活力。

赏花游撬动文旅市场

如果问春天什么最美,定然是花。习习春风,吹来一片生机,各种花竞相开放,绘就了一幅幅优美的春日画卷。

今年春天,小韩来到浙江省杭州市寻找春色。“古人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春天的扬州我去过,这一次,我决定‘烟花三月下杭州’,逛西湖、寻春色。”小韩向记者表示。

如愿来到杭州,走在西湖苏堤上,白色、红色、粉色……各色鲜花争奇斗艳,引得游客纷纷拍照留念。“有的花能叫出名字,有的叫不出,但都很好看,春天就是花的季节。”小韩也在花下不停按动快门,用相机留住春色。

家住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张女士也来了一场赏花之旅。“早就听说江西婺源的油菜花好看,趁着假期,我约了小区几个邻居去看油菜花。”张女士对记者表示,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积极响应,“有几个邻居去不了,还‘埋怨’我不早说。”

婺源看花顺利成行,虽然旅途奔波,但看到大片油菜花的时候,张女士和同伴一扫疲累、兴奋不已。“真是不虚此行。”张女士说。

春日赏花,不仅是传统习俗,同样也是时尚的生活方式。赏花游正在撬动文旅市场。中国旅游研究院和马蜂窝联合发布的《中国赏花游报告2025》指出,赏花游热度高、受众面广,市场潜力巨大。据该报告统计,31至40岁客群以43.8%的占比成为赏花游主力,19至30岁的客群以38.9%紧随其后;69.4%的受访者每年参与1至2次赏花游,23.7%的人参与3至4次,还有3.9%的人一年赏花游达4次以上。

数据充分证明,以赏花游为主的春日经济正在不断激发活力。各地纷纷以花为媒,推出许多旅游路线、活动等,丰富赏花游的场景,延长产业链,形成丰富多彩的“赏花+”。

比如,“赏花+体育”。“奔跑贵阳 永乐桃跑”2025年第七届南明·永乐桃花跑近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乡开跑。4200余名跑者与140多组家庭,在十里桃林间挥洒汗水,既锻炼身体,又沿途赏花,可谓一举两得。

再比如,“赏花+旅拍”。旅拍是近年来年轻人甚至更多年龄段越来越青睐的一种消费场景。湖北省武汉市的樱花享誉全国,甚至在国外都很有名气。今年武汉街头、大学校园里,身着各式各样新中式服装的游客穿梭在樱花树下,他们的身后则跟着摄影师,为游客记录下美好瞬间。

“赏花+”还有更多的消费场景,各地依据不同的资源禀赋和本地特色,形成不同的产品,提升游客的赏花体验。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王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春日经济的发展,推动消费谱系变得更丰富、更完善,消费的能级变得越来越高。消费需求的不断拓展,也推动各地供给多元化,这其中不仅涉及吃喝住行,还有自然景观欣赏、人文活动参与等,消费的链条不断延长。

基础设施升级带来便捷体验

春日经济的活力,不仅来自旺盛的消费需求,还得益于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甚至可以说,没有基础设施水平的不断提升,就无法推动春日经济的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那拉提杏花谷,是个“网红”赏花之地,被列为“中国十大赏花胜景之一”。这里拥有3万余亩野杏林,每逢春天,杏花盛开,高空俯瞰花海,让人心旷神怡,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源源不断的客流,为杏花谷旁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七十一团七连带来了商机。

“过去,我的身份就是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种玉米。如今,我有了新身份——民宿管家。”4月中旬,七十一团七连职工李芙蓉迎来了今年的第一波客人,“现在,来杏花谷、湿地玩的游客越来越多,我就把自家院子改造成民宿,院子里还种点蔬菜,绿色纯天然,客人们都喜欢。”说着,李芙蓉就摘了一把菠菜,为客人准备早餐。

像李芙蓉这样开民宿的职工在七连有不少,得益于那拉提杏花谷等景区的客源,许多人开起民宿,吃上了“旅游饭”。七十一团七连把民宿作为重点产业打造,以“党建+旅游+乡村振兴”模式,借助新源县周边景区资源,突出当地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然而,欠发达的基础设施成为了限制文旅产业的重要因素,游客体验感不佳,更难成为回头客。为此,七连决定下大气力改善基础设施,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对连队的水、电、道路进行改造,同时栽种了各类果树、鲜花,连队面貌焕然一新。

基础设施的改善,也得到了游客的认可。近年来,该连队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全连队运营民宿达60户,旅游合作社社员52户,从业居民占全连总户数的50%。

此外,停车场建设、公共交通定制化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也为春日经济乃至整个文旅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远在新疆的那拉提景区为什么能够吸引游客前去?除了景色别致之外,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尤其重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春日赏花之旅,没有飞机、高铁抑或是高速公路,是无法成行的。

“那是2013年,我和同学去武汉看樱花,当时还没有高铁,动车从北京到武汉需要10个小时,一个周末完全不够用。”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小巩回忆。

现在,从北京到武汉速度最快的高铁,只需要不到4个小时就能到达,比当年缩短了一半多的时间。截至2024年底,中国高铁里程已经达到4.8万公里,“八纵八横”高铁网主通道建成投产约81%。不仅如此,中国高速公路网越来越密,民航市场也在快速发展,越来越发达的交通,为春日经济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业态融合促踏青变长青

和春日经济一样引人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各地积极布局的低空经济。春日经济与低空经济相遇,为消费者又提供了一些新奇的体验。

4月以来,四川省崇州市的30万亩油菜花竞相绽放,从空中俯瞰,将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为此,当地开通了“低空航线”,游客在半小时的低空飞行中,不仅可以俯瞰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海,还能欣赏附近错落有致的民居庭院。此外,当地还推出花海跳伞项目,将极限运动融入赏花,带给游客别样的体验。

“空中赏花”已经成为今年春日经济一个新的增长极。美团数据显示,今年3月以来,“低空赏花”“低空飞行”搜索量同比激增超600%;推出“直升机飞行体验”“高空游览”服务的商户同比增长超100%,相关服务团购订单量增长超28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今春发布大梧桐低空花游限时航线,并推出低至99元的惠民低空花游产品;上海市奉贤菜花节首次引入观光直升机项目,市民和游客能够在空中领略“黄金花海”的美景;重庆两江新区开辟“开往春天的飞机”航线,飞机从两江新区龙兴通用机场起飞,全程30分钟,可将当地的明月湖、龙盛新城风光尽收眼底,沿途还能欣赏到赛力斯工厂和龙兴足球场,生意非常火爆……

业态的融合为春日经济注入了新的动能。赏花也不再是单纯的赏花,而是将餐饮、民俗、文化、娱乐等多个业态融合发展,让春日经济能够“余波荡漾”,从季节性消费变为全年度消费。

径山茶宴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2022年11月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径山茶宴的发源地就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恰逢采茶季,余杭区径山镇设计了“一路喫(chī)茶”径山春茶·春游体验打卡行,根据打卡地图,完成5处点位集章并参与话题传播,即可兑换奖品。不仅如此,“余杭好地方 余韵尽飞扬”文艺赋美系列活动也在径山镇径山村上演,《蝶变径山》《茶韵留香》《烟雨江南》等舞蹈表演,让游客在生态茶园中解锁宋韵之美。

体验过这些文旅融合活动的杭州市民周先生对此赞不绝口:“不仅能品到新鲜的春茶,还能体验跟茶叶有关的习俗、文化,原本只是春日的踏青,没想到不仅欣赏了美景,还收获了知识,可谓获得感满满。”

(杨俊钦参与采写)